目前,环保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呈现了新形态。比如,并购整合风起云涌,行业内部一方面纵向整合及延伸环保产业链;一方面横向联合,实现规模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
而去年以来,不少行业外企业纷纷进军环保行业。大批国企因业务转型需要,借助资本优势而竞相涌入环保行业,加速了产业格局的调整,比如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冶集团、徐工集团、中国铁建、中国建投等都开始跨界战略布局环保市场。
“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仍可能以其稳定的收益吸引着各界关注。特别是近几来,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得到力推,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PPP模式4次被提及。而环保类PPP项目占比较大,因此,“十三五”期间,各界将更加看好环保领域。
赵笠钧认为,目前环保产业正处于“江湖混战”。从整个行业来看,九成企业为年收入不足千万、人数不到50人的小企业。大量资本的涌入,促进了环保的发展,为环保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动力,并促成了一系列的并购和整合。行业并购推动环保企业的竞合融通,形成大规模综合性的环保集团,更好地满足了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刚需”。
但是,行业过热容易产生不理性的行为,特别是在外来资本的冲击下,环保行业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不久前,杭州钢铁集团低价中标浙江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样的影响下,行业内不少中小型环保企业也有可能步入低价中标的怪圈。
“资本介入放大了行业成长的预期,环保产业正在被各种力量左右,过快发展可能会带来诸多隐患。”赵笠钧认为,过热的资本下,环保产业同时存在“虚火”。当前资本界对环保领域预期过高,实际上传统环保业务的市场尚不成熟,要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存在一定困难。
他建议,一方面,资本的进入应该更加理性。从事环保行业的投资,不能仅仅是对赌协议式的财务型投资,投资者需要对行业有更为深入地了解,展开战略型投资才更有益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投资对于市场有清醒判断、布局未来的环保企业。
另一方面,在资本过热的情况下,环保行业内部目前技术、模式和经验准备不足。未来应该加强技术进步、自身能力建设,以及行业企业间的竞合与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