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壤治理为例,目前业界都在期待“土十条”的出台,预测有万亿市场待开启。而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曾明确表示,即将出台的“土十条”一大重点是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其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
特别是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他指出,要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目标考核。
“从部长的几次讲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将比较理性。就像西医与中医的关系,有的问题是西医动个手术就可以解决的,而环境治理需要中医进行系统性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赵笠钧认为,特别是土壤治理,更要有步骤地推进。
“十三五”期间,除传统的水、气、固废等污染治理,公众看不见的VOCs、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也应该成为重点。“因此,‘十三五’规划中,环境治理要更加系统,不能公众看到什么才治理什么,而是要更加全面地对环境治理进行规划。”赵笠钧说。
系统性的环境治理,对环保企业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具备综合环境治理水平。对此,博天环境也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努力成长为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
未来,随着我国对环境管理和治理效果的要求提高,检测监测业务将大力发展。博天集团已经针对此类业务做了提前打算,并早在2014年就进行了布局,成立了以环境第三方检测监测和咨询为主要业务的环境服务平台——博慧检测。今年1月,博慧检测北京实验中心正式成立。
产业发展和资本注入应更趋于理性
传统环保业务的市场尚不成熟,过热的资本下,环保产业存在“虚火”;行业内部应加强技术进步和自身能力建设
从2010年,国务院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在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到2016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只用了短短十数年,环保产业从“边缘”跃升为“支柱”。而赵笠钧在此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报告中指出,尽管近来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导了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扩容,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