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保利好政策频传。业内纷纷热议,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后期的进一步落地,环保产业有望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但是,这对骤然升温的环保行业,真的好吗?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近日发表看法,呼吁资本的进入应更加理性。
实际上,应该回归理性的不仅是资本,还包括国家的环境治理目标手段。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提出,要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还是环境治理包括环保产业发展都存在回归理性的需求。
宏观经济变了,环保业务也得调整
以前主要服务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环保企业,现在要积极转型,寻找更广阔的市场
“十三五”期间,在绿色发展理念和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将产生调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要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的目标。同时,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从2016年开始,用3年~5年的时间,煤炭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有专业人士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工作目标是要达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目前煤炭行业离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关闭大量煤矿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对环保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一家环保公司以前主要服务于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企业,现在就要积极转型,寻找更广阔的市场了。”赵笠钧介绍说,通过博天环境的业务可以看出我国产业发展的变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业务结构。
据了解,1995年博天环境进军养殖废屠宰水处理行业,1999年做啤酒行业废水处理,2000年拿下不少三峡库区项目,2004年奶制品行业废水处理份额较大,2008年开始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开始占较大业务比重。这与当时的行业发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