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滴滴成立新公司入局低空经济,“空中滴滴”来了?

发布日期:2025-10-14 来源:制造前沿作者:网络
 
 
  天空之战悄然打响,出行巨头滴滴正式布局低空经济,标志着“空中的士”领域竞争进入新阶段。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滴滴出行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凯,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软件销售及互联网销售等。
 
  防御卡位:巨头入局的必然选择
 
  滴滴此次布局低空经济,看似突然实则是应对行业变革的必然之举。
 
  此前,滴滴始终未披露过在低空领域的任何战略布局,而其竞争对手已抢先一步。
 
  曹操出行执行董事兼CEO龚昕此前表示,共享出行正进入以Robotaxi为核心的3.0阶段,而“天地空一体化”蓝图是共享出行4.0时代。
 
  今年9月,曹操出行与吉利系eVTOL厂商沃飞长空在成都达成战略合作,明确提出打造Robotaxi与eVTOL融合的天地空一体化共享出行网络。
 
  更早之前的7月,高德地图也入局低空经济,推出包含低空三维数字底座、空域管控等模块的“空中高德”解决方案。
 
  在出行行业竞争逻辑中,流量入口与调度能力是核心壁垒,而低空出行正是下一代交通生态的关键入口。
 
  多元竞逐:低空版“滴滴”格局初现
 
  从产业链分工来看,低空运营服务平台是连接飞行器制造与终端需求的核心枢纽,目前赛道上已形成出行巨头与地方政府两大主力阵营。
 
  出行巨头系以曹操出行和新晋的滴滴为代表,核心优势在于运营经验与用户基础。
 
  曹操出行借助吉利集团在eVTOL制造领域的布局,实现了“飞行器供应+运营服务”的垂直整合。
 
  地方政府系平台则凭借空域资源与政策支持占据先发优势。
 
  今年4月,“济南低空”APP测试版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宣称能让打飞的像打车一样简单的平台。
 
  7月,绵阳市推出的“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集成了低空交易、交通管理、飞行监管等五大能力体系。
 
  两类玩家的竞逐背后,是低空出行的刚性需求支撑。
 
  eVTOL售价介于汽车与直升机之间,个人直接购买尚不现实,必然需要平台集中运营。
 
  渐进路径:从高端试水到普惠出行
 
  eVTOL的商业化落地并非一蹴而就,行业已形成清晰的推进节奏。
 
  在场景开拓上,业内共识是遵循从偏远地区到人口密集区、从低频次到高频次的风险递进原则。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曾指出,现阶段eVTOL的商业应用将以低空旅游、城市观光为切入点。
 
  这一判断已得到市场验证:亿航智能EH216-S机型在合肥骆岗公园开通的观光航线,截至2025年9月底已累计安全载客1847人次,客户复购率达28%。
 
  价格定位同样体现阶段性特征。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表示,公司首批eVTOL商业化运营将瞄准高端专车2倍至3倍定价的市场。
 
  参考当前一线城市高端专车约3-5元/公里的价格,初期低空出行费用可能达到6-15元/公里,主要服务商务出行、旅游观光等高端需求。
 
  生态激活: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滴滴等出行巨头的入场,对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已开始显现。
 
  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率先受益,赣锋锂业、孚能科技等电池厂商近期密集披露与eVTOL企业的合作进展。
 
  赣锋锂业已推出适配低空经济的飞行系列电源,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覆盖320Wh/kg~550Wh/kg范围。
 
  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也获得多家eVTOL企业认可。
 
  鑫铂股份的飞行器结构件产品即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又会反哺下游运营端,加速eVTOL的商业化进程。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得到明确预期。
 
  赛迪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6702.5亿元,其中航空器制造和运营服务占比接近55%。
 
  中国民航局更是预测,到2035年这一规模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负责人预测,空中的士业务未来两三年将在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率先推进。
 
  到2030年,各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将率先推进空中物流快递和空中的士业务的普及。
 
  随着电池成本降低、供应链完善和规模效应显现,低空出行将从高端服务逐渐走向普惠化。
 
  天空之战已经打响,城市交通的立体化时代正加速到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总投资10亿元的机器人基地签约落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7亿元

下一篇:ABB低压传动50 周年:以创新与节能增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