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具备商用级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价格从数百万元降至6.98万元,这个曾被视为“高端科技奢侈品”的行业,正迎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2025年,被誉为行业“最迅猛黑马”的大咖机器人正式发布X7系列产品,其EDU款早鸟价6.98万元起、标准价8.98万元的定价,直接将行业价格门槛拉至新低——这一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彻底打破了人形机器人“高价难普及”的固有认知。
回溯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变迁,这场变革的冲击力更显突出。几年前,具备基本交互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售价动辄数百万元,据优必选2023年聆讯后资料集显示,其Walker系列平均售价高达598.8万元;即便到2025年价格体系松动,宇树科技H1售价65万元、优必选“天工行者”29.9万元起、越疆科技Dobot Atom 19.9万元起、逐际动力LimX Oli 15.8万元起,仍让多数企业和场景望而却步。
而大咖机器人X7系列的定价,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暗藏着“用户逆向定义”的创新逻辑——创始人王坤透露,团队并非先做产品再定价,而是以“用户12个月内收回成本”为目标倒推产品设计,围绕实际需求控制成本,用技术解决成本问题,而非用成本妥协技术。
支撑这一定价底气的,是X7系列硬核的技术实力。在不久前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X7系列原型机从280支全球顶尖队伍中斩获三甲,而此时距离大咖机器人成立仅两个月;从原型机到商用级产品落地,也仅用了一个多月。

核心技术层面,X7搭载的XBrain 2.0商用大模型堪称“机器人大脑”的革新之作——不同于行业主流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框架,它采用独特的多层感知模型架构,能将常规任务的搜索空间缩小数个数量级,面对新场景时仅需更新少量信息即可适配,无需像端到端模型那样重新收集大量数据训练。更关键的是,该模型实现了全端侧部署,完全不依赖网络,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当其他队伍因网络问题频繁卡顿,X7原型机始终稳定运行,成为全场唯一能一键启动自主任务的参赛设备。硬件上,X7系列(以Pro款为例)全身达26自由度,配备双七轴仿生机械臂,单臂负载5kg、长度75cm,垂直工作空间覆盖0-2m,搭配6DOF矢量底盘实现360°全向移动,还可选配激光雷达与深度摄像头,满足复杂场景的感知与操作需求。

这样的技术实力,源于一支“双栈硬核”的创始团队。大咖机器人核心成员均来自行业顶尖阵营:创始人兼CEO王坤是机器人行业连续创业者,深耕研发十余年,曾主导京东无人车产研、达闼机器人产品线,多次实现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化应用的落地;联席CTO兼首席科学家徐文强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获上海交大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学位,是国内最早研究具身智能的学者之一,早在2020年就搭建了多物理仿真平台;团队其他成员还包括清华、交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具身智能方向博士,以及京东、达闼等头部企业的高管与技术带头人,兼具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落地经验。
在行业“冰火两重天”的当下,大咖机器人的突围更具现实意义。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超83个,合同金额近3.3亿元,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屡获大单;但另一面,京东“618”期间,30余款人形机器人(价格从几万到70万不等)中,多数销量为“0”。面对挑战,大咖机器人已迈出扎实步伐:目前已获得超1000台意向订单,计划2025年底陆续交付,且核心团队早同步推进供应链整合与产线建设,产能足以支撑千台级交付;同时,他们还探索技术的社会价值,近期与脑机接口公司姬械机科技合作,为渐冻症患者开发脑控机器人,帮助患者完成喝水、如厕等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行业未来,徐文强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期:“硬件问题两年左右能基本解决,算法和数据需要一年,加上场景融合,2-3年内有望看到人形机器人真正规模化应用。”从市场规模看,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34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53亿美元,2028年将突破206亿美元。
大咖机器人以“以机器人之力,还人类自由之生”为愿景,用6.98万元的X7系列撕开了行业价格与普及的缺口,而其背后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与团队实力,或许正是解开“人形机器人如何创造真实价值”这一命题的关键。当喧嚣褪去,像大咖这样兼具技术硬实力与商业落地思维的企业,或将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