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独家原创 > 信息详情

四通口号的缔造者

发布日期:2016-06-13 作者:网络
     有人说,四通是个善于“生产口号”的企业,这话不错。创造铿锵有力的口号,是四通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当年四通这类被社会主流排斥的企业为自己争得生存空间的呼喊,也是四通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传统一直伴随着四通,口号和内容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和记录着四通的兴衰变迁。比如1990 年之后,后来的领导人曾经提出“树立打工意识”、“与巨人同行”等口号,
这些口号伴随的公司行为,其影响及后果基本是负向的,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
 
      当然,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口号和愿景,比如许多企业的“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之类的,既缺乏新意又没有特色,也没有感召力,实际作用更谈不上。但是四通的口号与众不同,具有很强烈的思想性和超前性。比如:“四通是改革的问路石、铺路石、里程碑”(四通的英文STONE 直译为为石头”);“我们是一群有缺点的人聚集起来干一项伟大的事业”;“让泥饭碗比铁饭碗还铁”;“耕好自己的田”;“用能人不用完人”;“我们创造了四通。四通也创造了我们”;“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你铺多大的垫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高境界、高效益、高效率”;“四通要做中国的IBM”。这些口号和提法,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和极左思想管束下的人们,可谓闻所未闻,有的甚至离经叛道,但其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好像给人打开了一扇投进阳光、刮进春风的窗。催人上进,给人以正能量。
 
      四通最有名的一段语录,是万润南接受电视台一次录像采访时说的话:我们正在从事一项事业——改革的事业;我们正在树立一种形象——改革者的形象;四通奉献给社会的,不只是它的经济效益,还有企业文化,以及这个文化的集中体现者——四通人。
 
     是四通首先提出民营企业的“四自”原则,即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概括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理论高度和时代意义。
 
      这些口号想人之所未想,想人之所不敢想,使听者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陈旧观念占据主流的时候,这些口号起到了开启人们心智的作用,这些口号传递给员工的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四通之所以能够名扬国内,除了本身的业绩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四通的企业文化。在改革初期,取得和四通一样业绩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为什么四通就能如此有名,甚至成为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我觉得这与四通所提倡的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正如有人所说:“四通是一个有文化的、有哲学根底的公司。”四通早期提出的特别有吸引力的目标、理念、口号,对当时的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后来段永基从IBM 学来的“尊重、服务、卓越”,都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
 
      进入四通后,我从四通学到的最宝贵的企业经验是:“先做人后做事”;做企业不只是为了赚钱,除了满足社会对经济效益的需要和内部员工的利益追求外,企业还是社会的细胞,它本身还具有思想文化层面的作用。它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产品,还要向社会传播理念,还要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公司不仅发挥不了这些作用,而且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更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知名的大企业。无论是从吸引人才,还是从对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方面来讲,都不是产品本身所能代替的,必须依靠文化和精神的力量。企业和产品仅仅是载体,它所承载的应该是一个企业的追求与文化。好的企业文化是团结企业人的无形力量,让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工作和付出对于他们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记得1987 年底,《经济日报》还专门开辟专栏,开展“四通的高效益说明了什么”的大讨论,一时间四通不仅在北京,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关注和学习。
 
      通过文化的力量领导企业,需要大智慧,要有思想家的高度和宗教家的胸怀。“离开四通的人不要再回来,如果你出去能够创造另外一个四通,那么这是四通最大的成就。”这样的做法和胸怀也不是人人能够达到的。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