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国资委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完善体制机制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中央企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2025年第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提出,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发现,中央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布局较多,各板块发展不均衡。以下是各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布局情况:
0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空工业、中国信科、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集中布局在下一代通信及互联网服务、核心基础设备制造等领域。
其中,三家电信运营商、中国信科主导制定了5G核心网络架构等重要国际标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独立组网(SA)共建共享网络,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中央企业超过七成的5G网络设备采购自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有力支撑了5G国产芯片和设备发展。
航天科工等中央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物流等环节,并逐步由企业内部平台向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中国电子所属华大九天是中国大陆唯一布局全流程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的软件企业,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部分EDA工具可支持目前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相关软件产品为中芯国际、华为海思半导体等数十家国内集成电路公司采用。
总体上信息技术产业的底层架构、基础软件、通用芯片等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掌控,我国中央处理器芯片、基础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产品仍严重受制于人。
0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航空工业、中国中车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航发、中交集团等,集中布局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领域。
其中,中央企业在航天和军用航空方面具有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影响力,航空工业第四代战斗机等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
中国中车集团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占有率达1/3,超过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企业先进轨道交通业务总和,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中央企业在海工装备的总体设计、总装建造上有一定优势,中船集团设计承建的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填补了我国特大型深海资源开发装备空白,中交集团集装箱起重机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近80%。
总体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精度加工环节的工作母机等基本依赖进口,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工程机械用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相比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03 新材料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中国有色集团、中铝集团、鞍钢、中国石化、中国建材等,集中布局在高品质、高纯度、特种功能材料等领域。
其中,中国有色集团主要布局高纯金属制造项下阴极铜产品、稀有金属材料制造等。
中铝集团的高强高导铜合金、高纯无氧铜、海工耐蚀管路材料、高性能镁合金等取得突破。
鞍钢自主研制的转向架用钢为“复兴号”动车组独家供货,宇航级钒铝合金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石化高密度聚乙烯燃气管材料、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等具备国际竞争力,功能EVA等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建材所属北新建材是全球最大的绿色石膏板生产制造企业。
此外,中国钢研的高温合金材料有力支撑了我国军工产业发展。
有研集团突破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用4N级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技术,为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及产业国际领先做出了贡献。
但飞机用抗疲劳高强钢、核电站用特种钢管、半导体硅片、光刻胶等仍主要被美日发达国家控制。
04 生物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国药集团、中国化工、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华润集团等,集中布局在医药、生化制品研制、优良育种等领域。
其中,国药集团所属天坛生物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所属中国生物灭活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中粮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企业。
国家电网主要布局生物质能发电业务。
华润集团所属三九医药的“999”等产品具有很强品牌影响力。
但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短板突出,全球排名前20的医疗器械企业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国内70%的医疗器械高端市场被西门子、美国通用等外资企业占据,“人工肺”(ECOM)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
05 新能源汽车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一汽、国家电网等,集中布局在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
其中,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一汽等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国家电网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业务。
中国中车集团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规模进入国内行业前五,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订单批量增长,汽车IGBT批量应用。
但中央企业相关自研产品关键性能存在代差,高级别自动驾驶控制器、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等高度依赖进口,在研发、制造、资本运作等方面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差距较大,自主品牌影响力仍不足。
总体上中央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既面临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和国内市场主体规模扩张双重挤压,又面临产业跨界融合多元、技术路线多样、系统集成复杂等困难挑战。
06 新能源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中核集团、中广核、中国电建、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等,集中布局了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及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
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华龙一号、CAP1400等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电网企业在特高压输变电领域全球领先,智能电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三峡集团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欧洲海上风电市场,是首家控股境外已投运海上风电项目的中国企业。
但中央企业主要布局在新能源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
07 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节能、航天科技、中国三峡集团等,集中布局在相关设备制造、技术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其中,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依托主业,逐渐向建筑节能、固废及污水处理等领域延伸。
中国节能是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工业节能、污染物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航天科技利用航天优势技术,重点研制煤气化、烟气治理、分布式能源等产品。
中国三峡集团截至2023年底,累计签约长江大保护项目投资规模22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
08 数字创意产业
重点企业主要是华侨城集团、兵器装备集团、华录集团,集中布局在文化产业、数字信息等领域。
其中,华侨城集团主要布局彩电制造及高科技游乐设施及配套影视文化内容的规划、设计及生产。
兵器装备集团的潜望式手机棱镜、蓝玻璃组立件、光波导元件等主要应用于数字创意重点产品如智能手机、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等。
华录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光存储全产业链的企业。但是总体上数字创意产业中央企业布局较少、占比较低。
未来,中央企业需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强各板块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