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2014年,中国的年均工资增长率一直处于10%~20%;工业电价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14年OECD成员国工业平均电价为123.88美元/千千瓦时,而中国工商业平均电价折合139.43美元/千千瓦时,中国工商业电价是美国平均电价的两倍。
“虽然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工资是中国的6~7倍,但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中国的6倍以上,两者相抵,中国装备制造业在综合成本上并不具备太大优势。”机械研究院“美国再工业化对全球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课题组负责人、研究员鞠思民说。
有专家表示,在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中,不乏榫卯、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饱含工匠精神的产品。在德国、瑞士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一辆奔驰轿车、一把瑞士军刀,无论价值多少都会被匠人们精雕细琢,不会容忍出现质量瑕疵。
田世宏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根据《提升规划》,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是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和数据积累,提升产品标准的可靠性和寿命指标,解决高端配套标准缺失问题。”
去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提升规划》如何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
田世宏对此表示,《提升规划》就是紧贴《中国制造2025》要求来制定的有关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方面怎么进行提升的专项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提升规划》提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的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将取消
据本报记者了解,未来,我国也将创新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模式,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改革。
田世宏称,我国将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从已有试点情况看,取消备案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很大便利。”田世宏表示,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让企业根据自我需要公开其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相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从“门槛设置”变为“提供服务”。目前全国18个省份开始了试点工作,13个行业领域,如建材、家用电器、旅游、电梯维保服务等正在进行试点。
田世宏表示,将在国家和省两级建设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公示所执行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这一平台已于2015年1月起试运行。截至今年4月7日,已有25000多家企业进行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公开的标准量达到8万多项,平台访问量突破1300多万次。
“此外,国家标准委还将鼓励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开展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和质量方面的技术咨询。”田世宏说。
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标准是一方面,但在标准还没有达到的地方,良好的工业文化是关键。“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提倡工业精神,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器物层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更新。”王文斌认为,需下大力气培育工业文化,使行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认真严格、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快速地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真正让用户放心地使用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