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制造业攻坚战: 用先进标准 倒逼升级

发布日期:2016-04-11 作者:网络

  石勇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包括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美国的完整程度仅为中国的94%左右,日本更是不足中国的90%。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了系统性的竞争力,中国有超过14万家机械供应商、7.5万家通信和设备制造商、10.4万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网络规模超过日本的五倍。

  但同时,中国在制造业自动化方面起步较晚。机械研究院中国自动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说,世界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不到日本的十五分之一,是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六分之一。

  据野村证券的数据,就机床的数控化率而言,中国生产的机床数控化率仅为25%,接近日本1988年的水平,而日本2012年的机床数控化率已达到88%。中国设备的数控化率仅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水平。

  制造业整体特别是核心技术的落后,根源在于制造业标准化水平不高。“标准是装备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田世宏对记者说,要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要坚持标准引领,加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田世宏介绍,根据《提升规划》,以五年为周期,提出两个阶段的目标: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国内标准迟迟无法对接国际标准

  有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官员就曾对外表示,今后5年,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的转化率要达到70%,重要行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要达到75%80%

  也就是说,2003年设定2008年要达到的目标,到2015年仍然没有实现。国内标准迟迟无法全面与国际标准对接,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一直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据本报记者了解,除了前些年制造业整体标准意识低下外,制造成本低也是重要原因,较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先赚了钱再说”。

  中国制造业目前的成本不仅高于东南亚、南亚、东欧,并且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以上,其中珠三角、长三角达到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5%,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正面临压力。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英媒: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崛起 人才将流向服务业

下一篇:钢铁十三五规划或6月出台 拟打造2家超亿吨粗钢企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