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胜利油田最后一个采油污水外排口——桩西采油厂长堤污水处理站外排口正式关闭,标志着胜利油田彻底结束采油污水外排的历史,提前实现“十二五”采油污水零排放目标。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胜利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每天两万多口油井从地下采出约90万立方米的油水混合液,经联合站等处理后分离出7.5万吨原油和80多万吨污水。超过95%的污水处理合格后再注入地下,循环利用开发原油,剩余的污水则要处理达标后排放。在2008年时,胜利油田尚有3个外排口,日外排量8.4万吨。
尽管胜利油田的采油污水达标排放处理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居于领先水平,外排水的各项环保指标均优于山东省和集团公司的考核指标,但胜利油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主动自我加压,从2009年开始大打采油污水减排攻坚战,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行,规划在“十二五”末彻底实现“零排放”。到2011年底,日外排量已降至不到5万吨,“零排放”目标又被前移至2013年底。
污水减排看似只是数字上的简单变化,其实质却是油田发展方式的转变。
油田开发到目前阶段,产液量规模正快速攀高。同样是生产2700万吨原油,综合含水在90%时需要2.7亿吨液量,而到95%时就需要高达5.4亿吨液量,这样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胜利油田不再走过去打井、提液、作业、采油的老路子,而是主动作为,持续调整产液结构,把油稳住,把水油比降下来,从源头上把液量控下来。
自2009年以来,胜利油田持续创新开发思路,打造六大水驱油藏开发示范工程,同时不断加大水井、水质治理力度,使油田整体含水上升率从0.65%下降到0.45%。今年,胜利油田又对标大庆油田,实施“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精细注水提质提效工程,努力用更少的水驱出更多的油。
产液结构调整的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开发单元上。在胜坨油田二区9-10单元,两个层同时注水,水都走了高渗透层的“快车道”,低渗透层则有劲使不出。地质人员因此对高渗透层抽稀井网,对低渗透层加密井网,同时提高水质让地层吃上“细粮”,使单元综合含水稳中有降,日产油量增长近50%,还提高采收率9.2个百分点。
转变开发理念后,地质人员甚至在一些区块“玩”起了水。在东辛采油厂辛1沙一4断块,地质人员将水井离油井的距离从200米加长到1000米,每天增加1700立方米污水回注,不仅减少了污水外排,还形成一道边水墙“推”着油走,使该块3口长停井奇迹般地恢复生产,单元日产油从1.1吨升至近60吨。
不同区块情况不同,有的污水富裕,有的则地下“喊渴”,胜利油田进行统筹协调,实施区域调水工程。每天,现河采油厂都有2000多立方米的富裕污水调至缺水的东辛采油厂,桩西采油厂则每天向海洋采油厂调水1400多立方米,支撑海上生产。
对于实在无法消化富裕污水的5家开发单位,胜利油田则分别制定严格的减排规划,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像抓原油产量一样抓污水减排,督促实施好“零排放”回灌工程,即在开发井网外钻新井或利用废井,将污水回灌到超过1500米深的地下。
尽管与外排相比较,污水回灌成本压力巨大,但胜利油田毅然下大决心与大气力,坚定不移走污水减排清洁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强力举措,今年年中成功关闭孤东、现河两个外排口,日前又关闭桩西外排口,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提前实现采油污水“零排放”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