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表示,能源局已加强对限电比较严重地区的调研和运行监管,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限电问题。
“解决限电问题任务艰巨,需要从技术、管理、政策、体制等各个方面下大力量。”史立山说,技术创新包括风电机组技术,也包括解决风能波动性的出能技术,还包括提高电网运行智能化水平,这些技术现在看来潜力都很大,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他说,解决限电要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严格限制弃风限电地区风电的建设规模,加快市场好的地区的建设。比如,南方地区的低风速、高海拔地区的风电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开拓一些灵活的用电负荷,比如风电供热。
此外,还要扩大配制资源的范围,就是扩大跨区送电,让风电波动性在更大的电网系统中消纳。比如,今年哈密至郑州正负800千伏、哈密至重庆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相继纳入国家电网规划并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都为新疆哈密地区风电大规模开发和外送提供了条件。
“真正推动风电更大规模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史立山强调指出。王骏则透露,能源局正在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积极推动电力系统的改革,并争取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配额制,实现风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
装备业加强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对于风电制造业而言,形成一个良性竞争市场是整个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史立山在演讲中指出,中国风电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
史立山认为,风电制造业良性发展须加强四个建设。
一要加强产业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今年5月能源局已发布要求,对产业本身的技术状况进行监测,目前正在落实。这是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二要加强产业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设。风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行业标准仍不够完善,很多方面缺乏统一的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产品的质量和工程效益良莠不齐,没法比较。
三要加强检测和监督体系建设。风电设备是风电建设的核心,也是风电技术进步的关键,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和国内发展出现的问题,比如风机低电压的穿越,机组的认证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总的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仍然不足,对风电厂质量的监督也仍然不够。
四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目前风电的产业规模已经形成,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各个方面,应该说都需要制定一些行业自律的标准,要培育我们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发挥好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风电项目的审批制度已经改革,项目的合同权限已经下发地方,今后国家层面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技术设计和宏观管理。”史立山说,对于具体问题,国家将主要通过调控布局和政策,指导和支持风电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