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大网铺开
2012年12月12日,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这是继云广、向上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后,我国再次登上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巅峰。
该线路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新纪录,代表了当前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工程采用的主要设备均为当前世界上电压最高、通流能力最强和容量最大的直流设备。
以此为代表,我国一批重点联网工程投运: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高岭直流背靠背扩建工程投运,新都桥-甘孜-石渠工程投运、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开工,藏中电网220千伏主网架开工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开工建设的 “两渡”工程———云南普洱至广东江门±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
点评:
对于资源蕴藏、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中国而言,特高压对实现更大范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国家电网将建设 “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和11回特高压直流,西电东送规模将达到2亿千瓦。届时,我国将形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蒙电外送、疆电外送和西南水电外送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格局。大煤电、大水电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将得到有力支持,能源资源将实现在全国大范围内高效配置。
实际上,自国家电网对外宣布其“十二五”期间特高压建设的规划时,一幅广阔的建设图景就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
而在一系列特高压建设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之际,国家电网离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已经为期不远。
风电产业持续低迷
风电产业这一年,可谓喜忧掺半。
尽管我国的并网风电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仍未破解的“消纳不畅”难题,使得 “弃风大国”的帽子始终摘之不去。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风电弃风比例超过12%,而风电企业因为限电弃风损失达50亿元以上,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到了2012年,风电限电率不降反升。据1月26日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比2011年增加近一倍。而内蒙古地区普遍达到50%,试行 “风火交易”的呼伦贝尔则史无前例地创造了80%的限电纪录。
大规模的限电,使得风电开发商的收入也严重缩水。而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其窘境直接传递至整机设备制造商、部件供应商乃至原材料生产商。遭遇行业三角债危机的风机
制造商,日子也愈发艰难了。
2012年,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风电制造行业进入了全面低迷期,特别是整机制造商的业绩可谓跌至谷底。行业集体陷入亏损,风机质量问题频发,企业裁员、降薪风波不止。数据显示,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风电制造企业净利润普遍大幅下滑。如华锐风电2012年净利润预亏4.9亿元左右。
点评:
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光环”难掩制造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凄楚”。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风电产业开始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消纳困难,弃风限电严重,全行业面临亏损,发展增速开始放缓等,我国风电制造业已进入了高成本的微利时代。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风电整机行业的产能过剩率已达50%以上。在这种过度竞争下,风电设备的价格自然是一路跳水。风机整机价格已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至3500元/千瓦左右——而这不但压缩了整机制造企业和部件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科技投入,还为风电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但无论是并网遇阻还是弃风限电,无论是资金压力还是市场低迷,根本上还是风电市场的消纳问题。而只有进行市场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许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