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停电引发安全反思
2012年7月30日、31日,印度接连大停电。事故引发全印度近一半地区的供电中断,6.7亿人口受影响,堪称有史以来波及人口最广的一次。
这场突如其来的断电,导致交通陷入混乱,有超过300列火车停运,其首都新德里的地铁全部停运,旅客大量滞留,而其几大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失灵,也导致早高峰期间出现公路大面积拥堵。此外,其银行系统陷入瘫痪,也一度给印度的金融交易带来麻烦。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面积、长时间断电,让这个新兴经济体大国混乱不堪。这起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对各国都是一个不小的警醒。
对此,国家电监会下发 《关于加强电网运行管理防范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紧急通知》;国家电网公司还印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汲取印度大停电事故教训,并开展了覆盖各专业、各领域、各层级的“安全日”活动。
点评:
一向都不够坚挺的印度电网,以大停电的方式为人类上了弥足珍贵的一课。而其波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恶劣,也再次宣告了电力系统在现代国家的重要性。
对于事故原因,各方众说纷纭。但印度电力设备老化,区域分割严重,缺乏统一调度,供电不足,输配电效率底下等,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次的大停电事故,无疑是诸项矛盾的大爆发,集中凸现了印度在网架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但在业内看来,其最为核心的问题,则是印度缺少电力统一调度管理、电网调配能力太弱。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发、输、变、配、用环节多、元件多,任何一条线路、一台主变甚至一个元器件的故障,抑或是人员发生误操作、保护误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后果不堪设想的电网事故。
相较之下,由于输配供电一体化,有利于电力的统一调度,遵循了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我国的电力系统也更为安全,而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发展并避免大停电事故的宝贵经验。
光伏贸易战全面爆发
2012年,深陷 “双反”泥淖的中国光伏产业可谓水深火热。从美国,到欧盟,再到印度,国际贸易的战火逐渐蔓延开来。
11月7日,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了对中国光伏产品 “双反”的终裁,认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进口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 “实质性的损害”,开始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
而就在同一天,欧盟发布公告,启动对中国光伏反补贴调查。加之9月6日宣布的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对华光伏正式升级为 “双反”。其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
来自光伏产品最大出口市场的大棒夹击,对深陷行业 “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层层围堵,中国也正式打响了光伏保卫战。
11月1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至此,一场史无前例的光伏贸易大战全面爆发。
点评:
2012年,在贸易大战、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的泥潭里艰难跋涉的光伏产业,真是焦头烂额。
在全球光伏产业的一片萧条中,美国、欧盟、印度接二连三地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发起了 “双反”调查,这使得本就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雪上加霜,龙头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中小企业的破产裁员,一度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残酷的现实,使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用了 “弃儿”一词来形容光伏业的发展现状。
捱了一年多的苦日子,到了2012年年底,我国的光伏产业终于看到了些许曙光。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光伏产业的定调,政府层面传递出来的种种信息,让步履维艰的光伏产业界眉目舒展了许多。尽管这不见得就是诺亚方舟,光伏产业也不会就此立马回暖,但熬过了最黑暗的时候,黎明还会远吗?
世界最大水轮机组投产
2012年11月5日,我国自主制造的世界最大水轮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7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这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中国第三大水电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和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电站总装机640万千瓦。
2012年我国水电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一批重点水电项目建设和投产: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建设;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交付并网,世界最大水电站全部建成;锦屏二级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
另据统计,全年核准新开工项目超过1600万千瓦。
2012年上半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突破2.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315万千瓦。
点评:
目前,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水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根据 《能源发展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从2010年的2.2亿千瓦增长到2.9亿千瓦,年均增长5.7%。
水电建设大发展的背后,是我国水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
通过依托三峡工程、向家坝工程等重大项目,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只用6~7年实现了30年的跨越发展,以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创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机组的新时代。
从32万千瓦到80万千瓦,在实现发电机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开始步入水电设备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