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双弓受流
线路试验表明:平均接触压力不超过200N,离线火花率低于6.25 次/公里,在运行时速380公里,保证实现稳定受流,满足最高试验速度420公里时的受流需要。
旅客界面
以乘客的基本需求为基础,调查不同乘客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系统分析旅客的需求与车辆设置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列车车种配置为VIP、一等、二等、餐车等车厢(座椅比例按照1∶5∶28配置),服务设施功能完备。
试验表明CRH380A 高速动车组在运行速度、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环保四个方面,满足顶层技术指标要求。在持续350km/h、最高380km/h速度范围内,列车各项性能指标优良;试验速度420km/h 时,动力学、弓网受流及空气动力性能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2010年12月3日,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创造运营列车世界最高试验速度纪录。
创新平台建设
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在铁道部、科技部共同指导和推动下,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南车四方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方面:一是建立了CRH380A动车组产品平台;二是构建了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三是建成了协同仿真平台和实验验证平台;四是形成了关键技术储备。
CRH380A动车组产品平台
通过科学跟踪试验和运营质量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CRH380A高速动车组服役性能和运用维护体系,形成成熟的动车组产品平台。截至目前,CRH380A高速动车组共交付82 列,累计安全运行2997万公里;单列最高运行里程62.4万公里。
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
南车四方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1家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41家配套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开放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共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攻克高速列车关键技术、解决动车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发展“瓶颈”提供有力支撑。
多学科协同仿真平台
在产品设计和仿真平台方面,现已建成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和振动噪声四大类协同仿真平台,实现系统和部件间的多学科、多目标优化,指导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设计达到综合性能最优。
完善的实验验证平台
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围绕高速列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技术,建成了16个研究试验平台。全面涵盖系统集成、结构强度、可靠性、电磁兼容、人机工程等试验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对完整的试验能力。实现牵引、制动、辅助供电、网络系统联调联试,开展动力学、模态测试、转向架、车体、噪声、视觉等实验研究,支撑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关键技术储备
在系统研究轮轨关系、流固耦合关系、弓网关系的基础上,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研发的诸多关键技术,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CRH380A 动车组申请授权专利及著作权共计213 项,制定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共计192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