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地铁热”的冷思考

发布日期:2013-01-22 来源:《财经》杂志作者:网络

    由于存在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巨大动力,地铁热无疑将继续。政府一方面需寻找创新的运营模式,以缓解全面亏损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冷静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要拘泥于地铁这一种方式。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地铁建设"井喷"之年。11月26日,北京、南昌、福州和乌鲁木齐等四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投资总额达1346.9亿元。在此两个月前的9月5日,18个城市、25条城轨项目规划获批,投资超过8000亿元。


    以此计算,2012年全年获批的城轨总投资规模接近1万亿元。其中,属于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600亿元,而属于近期规划中的项目总投资约为5400亿元。


    "这些项目的实际批复时间自2012年4月开始,分为新增线路以及原有城轨规划调整修编两种,公布时间略有滞后。"住建部城市建设司人士表示,目前另有多个申报的城轨项目正在审核,预计短期内还会获批。


    据国家发改委人士解释,之所以集中批准城轨建设项目,一方面是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要求,当年需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项目;另一方面,2012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不振,需要一批重点大型项目拉动投资。城轨,尤其是地铁项目在此之列。


    与消费、外需等被动型经济带动因素相比较,投资更具主动性。据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秘书长张雁测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因此,地铁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上述发改委人士称,地铁大规模扩建趋势将长期持续,"'十三五''十四五'阶段各项数据会进一步攀升。至2015年,城轨里程将会达到3000公里,至2020年将达6000公里以上。"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甚至称:"达到7000多公里也不为过,投资数据将十分庞大。"但是,已有多个项目在投融资风险和可持续运营方面呈现出巨大压力,如果地铁建设欲在满足经济增长和公交需求,以及可持续运营的矛盾之间获得空间,那么突破制度瓶颈、寻找创新的发展模式就变得非常迫切。


    建设资金何来


    实际上,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因为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等原因,中央政府对地铁发展持谨慎态度。


    因担心地铁建设"一哄而上",国务院曾两度出台严控政策:1995年发布的《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要求"不再批准地铁项目立项";2002年的一次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决定暂时冻结各个城市地铁立项。


    "当时叫停的原因,有认识上、技术上以及多种现实性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受到资金瓶颈制约。"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表示。


    这一情况在2008年到2009年间被改变。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地铁审批开始松动。至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对28个城市的城轨建设规划做出批复,放行的投资累计9000亿元。根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统计,2012年度,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估算完成总投资约2600亿元。2013年,已批准的项目将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2900亿元。


    包括周干峙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当下的地铁建设趋势,是从最初从紧、建设不足的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对申报地铁项目的城市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其中原则之一是建设项目的资本金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对筹资能力明显不足的城市,不予批准其申请项目。


    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上述原则开始放宽。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将城轨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降为25%。即便如此,由于最近几年项目增多、建设速度加快、成本上升等原因,各地方政府筹集资本金并非易事。


    在2012年获批的地铁线路中,单公里平均造价为6.32亿元。其中单公里综合造价最高的是深圳地铁7号线,为8.42亿元,最低的是西安地铁3号线一期,为4.69亿元。


    一位接触过多个地方政府的地铁研究人士介绍,地铁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通常包括政府自筹的资金与其他融资。其他融资目前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