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0218系列标准是工业机器人安全的核心规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它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安全的“母标准”,也是工业机器人出口欧盟、北美、日本的蓝本。该标准分为两个部分,ISO 10218-1主要围绕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ISO 10218-2则专注于机器人集成(安装&产线),新的修订版本于2025年2月发布,这是自2011年该系列标准发布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旨在适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如人机协作(HRC)、移动平台和网络化系统,同时使要求更明确,以提升合规性和安全性。
2011版 VS 2025版的主要变化
两个版本最直观的变化是在标准页数上,ISO 10218-1 从 50 页增加到了 95 页,ISO 10218-2 从 72 页增加到了 223 页!新版本整合了协作机器人安全规范 ISO/TS 15066:2016 中的内容,以完整体现传统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协作应用的安全规范,同时为了适应新版欧盟机械法规(2027年生效)的变化,新版标准强调了功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协作应用的标准化。

• 机器人定义和分类扩展
新版本引入了两个机器人类:Class 1(适用于低负载的机器人,基于合理预见误用设计);Class 2(适用于负载较大的机器人)。CLASS I和CLASS II机器人的分类区分标准简述见下表。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只要不满足Class I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会被归类为Class II机器人。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Class I机器人无论是在最大载荷、力量还是在速度上均有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因此标准中对于两类机器人的安全要求也存在差异,以功能安全方面为例,Class I机器人最低只要求PL b or SIL 1。
• 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更明确和灵活
旧版标准中许多安全功能的性能等级统一要求为Category3, PLd,而新版标准中则明确定义了安全函数(如功率与力限制 PFL、速度与分离监测 SSM、监测静止),并允许基于风险评估的应用特定 PL 值(使用风险参数表评估严重性、暴露度、概率和可避免性,遵循 ALARP 原则)。除此之外,新版本标准整合了 ISO/TS 15066 的协作指南,提供完整规范基础,包括手引导模式、碰撞测试和风险评估要求;还定义了协作模式(如PFL、SSM和手动引导),包括生物力学极限阈值和验证协议等,减少歧义。
• 新增网络和通信安全
老版本的标准中未涉及网络和通信安全的方面,新版本则响应欧盟网络安全法规,添加工业网络要求,包括安全通信层和网络类别指导,将网络安全视为功能安全的一部分。
• 增强风险评估和验证
加强集成阶段的指导建议,包括特定工艺风险(如焊接产生的危害)。要求全面验证(如模拟测试)和维护文档,涵盖调试至拆除。
关于目前最热门的人形机器人,虽然新版的标准中加入了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的机器人(如位于AGV上的复合机器人),但不覆盖机器人移动过程中的风险,因此类似如人形机器人的行进过程中的风险仍然需要由其他标准(如ISO 3691-4)处理。
行动清单
1设计部门:把Class分类表贴进立项文档,越早算清成本越省
2认证部门:2025版证书模板已更新,旧报告2027年起失效,提前排期换新
3采购部门:关注网络安全芯片、加密固件等产品的价格
4销售部门:把“已按2025版标准设计“写进方案,欧洲客户一眼识货
皮尔磁PILZ是机器人安全应用方面的专家,拥有成熟的机器人安全应用的解决方案,不仅包括硬件的产品,如安全传感器、安全控制器等,还包括风险评估、碰撞测试等专业服务,凭借对标准的精准把握,帮助用户实现安全的机器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