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采埃孚放弃出售电驱传动部门,但要裁员7600人!

发布日期:2025-10-09 来源:今日电机作者:网络
 
  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巨头在电动化浪潮中艰难跋涉,不得不通过裁员与业务重组来应对市场剧变。
 
  经过数月的评估,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ZFFriedrichshafen)终于就其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的未来做出决定——不再出售该部门,但计划到2030年裁员约7600人,这一数字约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一决定是采埃孚与员工代表委员会和工会IGMetall在10月1日联合宣布的,标志着这家全球第二大汽车供应商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的重大战略调整。
 
  01艰难决策:保留与裁员
 
  采埃孚在经历数月内部评估和多方谈判后,最终选择保留其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DivisionE),并通过自身力量进行重组。
 
  该部门生产电动、传统和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是采埃孚集团内销售额和员工人数比例最大的业务领域。
 
  根据重组计划,采埃孚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在2027年立即实现**超过5亿欧元(约41.7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节约**。
 
  具体措施包括将工作时间减少7%,以及推迟原定于2026年4月的3.1%的工资增长。
 
  图片采埃孚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Miedreich)
 
  02裁员背后:电动化业务的沉重负担
 
  采埃孚电动动力总成部门裁员幅度高达25%,其背后是电动化业务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
 
  在燃油车时代,采埃孚凭借变速箱、底盘技术称霸全球,但在电动化赛道上,它的技术路线却显露出“水土不服”。
 
  早期押注的混动动力总成,因纯电车型市场爆发而需求锐减;纯电动力总成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给了德国巨头沉重一击。
 
  国内新能源零部件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快速技术迭代,将电动动力总成成本压至采埃孚的一半以下。
 
  03财务压力:由盈转亏的困境
 
  采埃孚的财务压力在其2024财年财报中显露无疑。
 
  2024年全年,采埃孚净亏损10.2亿欧元(约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合并销售额为414亿欧元(约34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累计净负债105亿欧元(约875.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5%。
 
  这些财务压力部分来自于采埃孚在过去十年进行的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收购,包括2020年斥资**70亿美元**(约498.4亿元人民币)对美国制动系统公司威伯科(Wabco)的收购。
 
  04德国汽车业的集体困境
 
  采埃孚的裁员并非孤例,而是德国汽车供应链集体“渡劫”的一个切片。
 
  从大众电动化进展不及预期,到博世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面临回报压力,德国汽车业的转型节奏明显落后于中国和美国。
 
  博世刚刚于上周表示将再裁员约1.3万人,而大陆集团、舍弗勒等传统汽车供应商也采取了类似的裁员措施。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称,自2023年以来,德国汽车行业已裁员超过5.5万人,其中供应商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更严峻的是就业市场的冲击。采埃孚7600个岗位的消失只是开始——行业预测,未来5年德国汽车供应链将有超10万个传统岗位被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替代。
 
  05战略调整:专注与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重组计划,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将停止部分产品的开发活动,包括车载充电器、直流转换器和电动刚性轴。
 
  同时,该部门将专注于现有产品供应并进一步发展,如创新产品包括ZF热管理系统TherMaS或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8HPevo。
 
  采埃孚希望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该部门的创业性重组。
 
  公司正在评估在某些领域(如插电式混合动力变速器和逆变器)建立全面或部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互补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
 
  与在欧洲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埃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已成为采埃孚全球增长引擎。
 
  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表示:“中国市场始终是采埃孚核心战略市场。今年上半年,我们不仅实现了全球先进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量产,还将中国的创新技术带到了全球市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优必选再签3000万人形机器人大单!总订单金额已逼近4.3亿!

下一篇:埃斯顿电气完成对德国REHM品牌及核心资产的购买,焊接电源矩阵迈向新纪元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