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权威研究机构《高工储能》报道,目前储能的技术路线中,与1000V、1500V、2000V低压储能技术相比,高压级联储能技术尤其在大型储能电站中,兼具高安全、高经济性和高效率特点,在大储领域前景广阔,一旦被市场广泛认可,份额可超过50%,市场规模达数千亿级别。
储能技术路线对比
与低压储能系统相较,6kV-35kV高压直挂级联储能系统,具有单台大容量、单簇控制、无升压变压器、高效率、高质量输出波形、自动旁路等优势。

在低压储能系统中,目前主流的PCS最大功率为2.5MW,而新风光高压级联储能系统电压等级分别为6kV、10kV、35kV,PCS最大功率为30MW,效率≥98.5%。对比低压储能,高压级联储能系统中,电池单簇运行,无簇间环流,系统综合效率提升3%~10%,且单套容量大,响应速度快,功率大、成本低、占地少、无变压器运维,更适合构网型系统。
据测算,相较于低压储能电站,一个100MW/200MWh的高压级联储能电站,效率提升3-5%,如果按上网电价3-4角、电站全生命周期25年估算,全生命周期可提高收益2000-3000万。
在构网时,高压级联储能同样比低压储能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压级联单套功率大,一般是低压储能的十倍以上,在大规模系统中并联台数少,协调控制相对简单。2.高压级联输出滤波为电抗器,无需LC或LCL滤波,高压级联控制相对容易,不易产生谐振。3.高压级联无变压器,PCS输出即电网,在做构网时无需低压储能的变压器,不存在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PCS交流输出)构网性能存在差异的问题。
对于储能系统来说,高压级联储能技术完美契合“高压化”、“构网型”、“大容量”这三大降本增效的热门方向,并兼具高安全性和高经济性。
新风光高压级联技术领跑
目前高压级联技术在储能领域推广的主要难点在于技术门槛高,入局企业少,业内真正有产品的企业不超过10家,新风光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风光高压级联储能技术与高压级联SVG技术同源,SVG在光伏、风电细分行业十年来一直保持在第一梯队,已是业内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
新风光深耕电力电子行业30多年,在高压级联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全球30000+台套高压级联电力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业绩、50+年的品牌及技术沉淀,是电化学储能行业大功率大容量高压级联技术的领跑者,在安全、效率、成本等层面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


新风光高压级联储能实践案例
在高压级联储能赛道,新风光已具备了6kV、10kV和35kV全电压系列的可交付能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能力,且已有大量已落地的应用案例。其中,6kV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煤矿等场景,10kV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工商业领域,35kV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场站等。
首套高压级联储能应急电源

山东兴隆庄煤矿,为全面建设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矿山,提高供电可靠性,选择了新风光研制的6kV高压应急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作为山东省首台套级联应急储能。已投运超3年,并经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技术先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5kV高压级联直挂式一次调频储能电站


在浙江大型光伏风电发电项目中,新风光提供的35kV高压级联直挂式一次调频储能电站容量30MW/10MWh ,具备一次调频功能和无功补偿功能。具备系统规模大、响应速度快、能量精确控制、双向调节能力强、运行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国内首套单机容量最大储能系统

东营2x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系统集成项目,采用314Ah电芯适配104串液冷电池PACK,具备高效率、高性能的特点。通过液冷散热和四级安全防护设计(电芯、模组、电池簇、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整体系统采用35kV高压级联方案,创新应用AI大模型电池健康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为山东省储能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标杆。
携手华为 共赢未来

2025年8月,新风光与华为数字能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双方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协同,重点围绕构网型储能、微电网、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零碳园区等前沿场景,共同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双方将携手深耕高压级联储能赛道,共同推进能源存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次合作充分整合新风光在储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华为在数字能源、智能光伏等领域的领先优势,通过技术协同与资源互补,致力于打造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面向未来,新风光将持续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下一代储能系统在安全、寿命及能效方面的突破,同时加快全球市场拓展步伐,推动高压级联储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调频、工商业用电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