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我国的智算中心布局

发布日期:2025-05-26 作者:网络

 全球数据中心格局

根据最新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含IT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持续增长周期。2023年至2026年期间,全球规划新增数据中心建设规模预计达到47GW,其中2023年现有基数为49GW,预计到2026年总规模将突破96GW。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容量中约85%(对应40GW)将投向智算中心(IDC)领域,反映出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从地域分布特征来看,北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将吸纳至少65%-70%的新增容量(约30.55-32.9GW),形成全球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枢纽。中国市场占比约15%(7.05GW),与欧洲、东南亚共同构成10%左右的增量份额(4.7GW),其余区域合计占比约15%。

中国市场

在我国数据中心市场中,传统通用计算(通算)与人工智能计算(智算)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和20%+。当前存量市场中,通算设施已出现供给过剩现象,核心节点机柜上架率维持在40%-50%区间。根据民生证券的这篇研报,中国的智算中心布局如下: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中国智算中心的大头是在中西部,像宁夏、内蒙古、甘肃、重庆、贵州都有超过3万PF的大型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而东部和沿海最大的就是京津冀的2.28万PF智算中心。这也说明智算中心的电力消耗确实非常大,而东部本身的电力压力较大,因此建在非发达地区也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分布也比较广泛,这也说明了各地政府其实都想在这一块发力。

我们之前还写过另一篇文章,就是我国目前的算力情况,高端算力短缺,但低端算力过剩。

投资主体格局

  1. 政府及城投平台:占比约35%,主要承担土地供给、能源配套及项目协调职能,通常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UPS等关键设备供应商需通过总包单位进行多级对接,将项目整体委托给大型央企总包单位;
  2. 运营商阵营(电信、移动、联通):占比约20%,依托集采体系开展建设,具有设备框架采购优势,采用框架招标制度,设备采购与土建施工分离,更倾向采用集采模式降低采购成本;
  3. 互联网云厂商:占比约40%(含BAT等头部企业),对设备选型具有较强话语权,建设自主性较强,设备选型灵活度较高,通常采用"总包+专业分包"的混合模式
  4. 其他主体:包含高校科研机构及自建企业,合计占比约5%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埃斯顿酷卓参与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启动

下一篇:北大复旦校友联手创业,入局国产自给率仅9%的芯片市场,年入20亿冲刺港股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