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大企业领军,机械工业探索跨界融合之路

发布日期:2024-08-12 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网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机械工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产业链协同、促进跨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日前,2024年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论坛暨机械、钢铁产业链融通发展大会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如是表示。

机械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体系的“心脏”,而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机械工业与钢铁产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二者又互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机械工业是用钢大户,也是为钢铁工业提供装备的大供应商。钢铁工业是机械工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提升产业基础水平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可以说,两大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我国工业产业链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是经济体系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行业,双方的合作对于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强调。

那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机械与钢铁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怎样探索产业链合作机制,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抵御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风险?

加速转型 机械工业运行延续稳中向好

虽然2024年机械工业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持续集聚。

2023年,机械工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虽经历波动起伏,但运行态势总体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为拉动制造业乃至全国工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以来,机械工业稳定向好的态势进一步稳固。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表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新一轮政策持续发力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然而,仍需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虽然2024年机械工业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持续集聚。”罗俊杰进一步说道,总的来看,2024年机械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综合判断,预计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5%以上,对外贸易将进一步承压。

罗俊杰指出,中国机械工业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加速转型,聚焦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创新与制造服务融合。通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路径,提升国际竞争力。未来,机械工业将深化跨领域协同,拓展新兴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于机械工业中表现尤为亮眼的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今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汽车出口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市场份额维持高位,汽车工业发挥了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陈士华告诉记者,当前,汽车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内需市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总体库存仍存在较大压力、行业企业普遍盈利水平较差、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经营风险等。

“面对这种情况,要销量还是要利润,企业选择艰难。未来3-5年将是汽车行业调整的关键窗口期。”陈士华表示。

图为高精度专用轧机。王文生 夏来保 摄

支撑引领 大型重点骨干企业稳步向前

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结构调整、加强国际合作,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为推动我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保障机械工业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中,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罗俊杰指出,它们不仅是全行业稳定运行的坚实“顶梁柱”,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领头军”,这些企业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引领着整个机械工业向着更加稳健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过去一年里,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结构调整、加强国际合作,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为推动我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系统总结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成果,会上发布了《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共统计了大型重点骨干企业145家,在行业上覆盖了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机械、机械基础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机床工具、内燃机、农业机械、仪器仪表等机械工业十余个主要分行业;地域上覆盖了东中西部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最多(为91家),中部地区35家,西部地区19家。

“这145家企业,虽然数量上仅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0.12%,却吸纳了大约15%的从业人员,合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高达1/4和1/5左右,足见其重要支撑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与信息工作部副主任李晓佳分析道。

《蓝皮书》显示,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2024)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为70130.4亿元,利润总额合计为3223.6亿元。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1.0%、47.0%,远高于三资企业,占有重要地位。从盈利能力发展情况来看,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占比最高为54.3%,其次为电工电器行业占比19.1%,工程机械行业占比10.2%,排在第三位。

“机械工业需要更加坚定把握住新质生产力这一‘着力点’和‘撒手锏’,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服务模式变革等方面,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机械工业将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深厚的产业底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此,罗俊杰信心满满。

深化融合 构建机械钢铁互利共荣产业生态

加强机械钢铁产业链的融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钢铁工业是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经过几代钢铁人的艰苦奋斗,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唐祖君表示,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保障能力强、品种齐全、体系健全、装备先进、绿色发展走在前列等五方面。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国连续4年钢产量在10亿吨以上,充分满足国内外的需求;拥有完整的钢铁产业体系,包括规划设计、技术研发、施工建设、装备制造、生产运营、营销服务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相互协同、支撑、促进,形成了整体竞争优势;经过产能置换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目前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实现全球领先;截至今年6月底,有近一半的钢铁产能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为更好地促进钢铁产业与机械工业融通发展,唐祖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钢铁行业和机械行业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二是在迈向高端化过程中,鼓励使用自主创新设备和材料,协同攻关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搭建钢铁机械企业合作对接平台,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在新发展背景下,钢铁供应链可以从资源、金融、科技、物流四个方面,赋能机械工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厦门建发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东方表示,建发钢铁集团聚焦钢铁产业链供应链业务运营,构建“矿—成材—再生资源”完整的链路闭环,在供应链服务、海内外钢材深加工投资、生产制造等领域与客户进行深度合作。

而特钢作为机械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与供应稳定性对于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产业链的融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在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看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业链的融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打造自动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锡岩则从强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两朵云建设、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国机集团一直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提升产品数智化、制造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水平,形成研发、生产、运行和数字供应链等数字化典型示范场景。”王锡岩表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