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无人机尚属蓝海。
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52亿元,这一数据在2020年增长至273亿元。而根据第三方机构Frost&Sullivan预测,2020-2024年全球消费无人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滑,而同期工业无人机将保持高增速,从2015-2019年的50.62%增长至56.43%。
蓝海之下,成都已经入局,工业无人机是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提出的2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要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政策支持再加上行业飞速增长,成都的工业无人机企业正在迅猛发展。成都航维智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维智芯”)是国内首款三维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软件开发商,集激光雷达系统及应用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定制开发、无人机航测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与产品销售一体。
「航维智芯」现有产品包括智芯NS激光雷达软件系统、智芯短测程激光雷达系统、智芯长测程激光雷达系统、智芯国产激光雷达系统等,拥有高精度导航定位、RTK-惯导融合、激光雷达集成、多源数据融合等核心技术。「航维智芯」已经实现在车载移动测量、地灾、泛测绘、电力等多场景应用中提供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
在团队方面,「航维智芯」现有公司员工40余人,技术及研发人员占比超60%,主要骨干从业10年以上,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公司配有外业航飞团队、内业支持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
2022年,「航维智芯」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省软件企业”;陆续荣获第四届全国“电力巡检技术创新金巡奖”、“2022中国无人机专精特新企业奖”、成都市“工业无人机任务载荷技术创新奖”、成都市“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总决赛第二名。
锚定赛道:深耕激光雷达行业应用
「航维智芯」CEO杨涛于2017年初开始接触工业无人机行业。
他告诉36氪:“那时候无论是工业无人机的设计还是无人机的飞控技术,都不太成熟;无人机任务载荷种类也相对单一,以可见光载荷为主。”
在这个尚不成熟的市场,杨涛发现,激光雷达是一个极具前景的细分赛道。
工业无人机在航测飞行时,激光雷达作为唯一一种快速还原三维世界的传感器,通过融合算法能真实还原三维场景;同时,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发展机会,其实时分析、辅助决策的功能将能迎合泛测绘、电力、应急等场景需求。
基于上述判断,杨涛和团队技术骨干开始致力于激光雷达系统的开发,依托无人机飞行平台厂商开展在泛测绘、电力等行业的应用。2020年7月,「航维智芯」正式成立,一方面,杨涛团队由原先单一型号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发展到包括短测程、中测程和长测程的全系列产品,所有型号不受限无人机机型限制;另一方面,技术团队将自研产品从硬件到软件全面技术升级,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适应更多行业应用。
杨涛介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曾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研发,包括基于北斗高精度的军用级机载定位板卡、飞机的测控地面站等,由此积累了基于北斗高精度的定位技术、惯导融合技术。通过五年时间专研激光雷达系统相关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突破多个技术难点,让自研激光雷达系统真正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精度。
在实景三维世界的重构,「航维智芯」融合激光雷达、可见光和其他光学仪器获取的多源数据,在自研软件中可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展示、融合分析,整个软件系统可以作为插件集成进客户的现有系统中。
“跟其他友商不同,我们是从电子信息领域进入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在杨涛看来,这成为团队可以与友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基础。
当前,「航维智芯」全系列硬件产品已实现空-地-水-内全场景数据采集能力,Earth Survey地灾解译软件更是国内首款专业的地质灾害解译软件。目前,「航维智芯」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已获得实用新型3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1项。
看准未来:拓展平台化多应用场景
经过超过5年的产品开发迭代,「航维智芯」硬件产品的集成度、可操作性与硬件系统的综合性能在业界表现较好,获得与多个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机会。
「航维智芯」产品终端客户较为明确,公司90%以上的产值来自于自研产品销售。产品单价位于10万—200万区间,产品应用覆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级勘测院、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甲级测绘企业,在测绘、电力、地灾、交通、能源、应急等多行业开展深入合作。
杨涛觉得国内对激光雷达的应用认知仍停留于表层。下一步,「航维智芯」将紧跟国家自然资源、空间地理信息、城市治理等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无人机行业应用发展之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之路、军民融合战略发展之路”,专注于三维高精度空间信息技术与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搭建空间信息多源数据处理开放平台,为测绘、电力、交通、矿山、油气、军工等多行业提供标准化数据分析与解译服务,实现学术前沿化、成果社会化,增益公司价值,实现长远发展。
当前,「航维智芯」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迭代升级、拓展市场、提升营收,正在积极寻求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