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智能制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驱动以及资本市场的助推之下,工业机器人市场及应用不断拓展。
工业机器人密度指的是每万名工人在制造业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22年12月在其发布的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22台,首次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十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增长约13倍。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智能制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驱动以及资本市场的助推之下,工业机器人市场及应用不断拓展。
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综合调研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110亿美元。从细分市场及产品来看,协作机器人景气度相对较高,国产本土厂商增速领跑,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中大负载六轴机器人市场增长明显,入局者不断增加。
在行业应用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广度与应用深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目前已覆盖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而且,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带动,一些工业机器人厂商如ABB、发那科、库卡、埃斯顿、汇川技术、珞石机器人等也纷纷紧随市场变化,瞄准锂电、光伏等行业场景,推出机器人新品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为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巡检作业,智能巡检机器人也日益受到企业关注。根据e-works不完全统计,目前国产智能巡检机器人厂商达到156家,广泛服务于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煤炭等各行各业。
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升、应用行业与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工业机器人赛道也持续吸引资本的目光,投融资市场保持活跃,这也助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及应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3起,覆盖了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抓手、机器人视觉、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
比如,在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协作机器人厂商节卡机器人获得了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的D轮融资;并联机器人厂商翼菲自动化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移动机器人厂商斯坦德机器人获得数亿元Pre-C轮融资。铸件打磨专用机器人厂商全宇工业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机器人减速机厂商智同科技、来福谐波分别完成数亿元股权融资和超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在机器人抓手领域,钧舵机器人获近5000万元的A+轮融资,柔触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明珞装备获得6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智佳能在2022年内连续完成B轮和B+轮融资。在机器人视觉领域,2022年包括梅卡曼德、微链科技、中科光电、灵西机器人、中科行智、深视智能、东声智能、中导辰远、睿图智能、蓝芯科技、矩视智能、领湖智能、深度视觉、跨维智能等众多机器人视觉系统厂商都获得了融资。
总的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首次超过美国,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是可喜的进步。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工业机器人密度也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需夯实基础,务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