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7年以来,云计算的普及逐渐进入快车道,云计算厂商纷纷全力杀入云计算市场,意图抓住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红利。但是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凭借云服务带来可观利润,却是一门技术活。
进入2017年以来,云计算的普及逐渐进入快车道,“上云”已经不再是企业拥抱新技术的口号,而是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此同时,云计算厂商也是闻风而动,纷纷全力杀入云计算市场,意图抓住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红利,分得一杯羹。
可以说,从概念到落地,从投入到盈利,云计算市场“攻守易位”堪称是进入下半场的标志。云计算凭借自身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企业进行IT转型的优先选择。
随着资本的涌入,云计算市场一扩再扩。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了截至2020年的全球公有云服务营收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公有云服务营收将达到2602亿美元,较去年的2196亿美元增长18.5%。到2020年时,全球公有云服务营收将增长至4114亿美元。
Gartner认为,推动云服务普及和年复合增长率的催化剂包括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以及业务流程服务支出向云服务的转移。Gartner预计,去年这些领域17%的总市场营收转移到了云服务,到2021年将增长到28%。
资本的投入也为企业带来了除了便捷管理方式之外的更为现实的回报。作为一家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一直专注于云计算、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或者公司所谓的“战略要求”,以抵御传统硬件和软件业务的放缓。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这些业务的收入增长了11%,达到88亿美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46%。
IBM表示,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将自第三季度增长28至29亿美元。收入增长的一部分预计来自主机业务,Z14的推出能够促使增长。CFRA分析师大卫·霍尔特(DavidHolt)表示:“主机增长作出贡献,咨询方面的增长/可见性,以及云的积极趋势,可以窥见第四季度将进一步增长。”
但是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凭借云服务带来可观利润,却是一门技术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云网络:私有、公共、混合和社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计算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如何交付给制造组织也在发生变化。
而对于企业而言,选择的云服务的类型及其如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地考虑成本、收益和风险是首要的,必须首先完成。不向云移动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定制的感知成本。这种感知成本超过了许多制造业人士心目中云解决方案的好处。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云计算对制造组织不好的决定,而不是把它与市场上的其他解决方案相比较的最佳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在于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云计算服务厂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为人工智能计算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器上,而中小云计算企业尤其是做IaaS层面的公司能否有能力与大厂抗衡也是一个悬念。因此,尽管目前云计算竞争已经足够激烈,但往后或许会日臻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