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国内制造业受困全球市场的四大“谜团”

发布日期:2016-01-11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网络
       国内外宏观经济低迷导致总体需求下降,众多产能过剩的领域供求关系的矛盾越发明显。订单量在减少,规模经济效果受阻,人口低成本的红利用完,再加上互联网经济、新商业模式、新技术的冲击,让很多风光一时的企业被迫停产或倒闭。

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活跃、也是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广泛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与成长,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全世界都可以享受到低成本的价格福利。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劳动成本的攀升,价格优势已不再显著,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生产制造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

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作为企业更应该关注自身内部的调整和生发,笔者由于工作之便可以接触众多一线企业,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多数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思考,他们主要精力投放在抓订单、抓生产、抓管理上,在需求旺盛、订单不断的时期依靠扩大规模、简单复制作为主要战略手段,很少从产业发展与变迁的视角去思考未来5~10年甚至更远的战略布局。因此一旦经济周期发生变化,就会有众多企业应对不及,即使临时采取的激进措施也至多化为一支强心剂。企业家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决策企业的未来,而不是被纠缠在日常事务,有些问题如果从产业变迁的进化过程来看,无非是成长中的烦恼。

2、管理团队与组织能力难以支撑企业升级,往往管理规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容易固化管理团队的思维和行为,假如维持原有的业务形态没有问题,但要有新的拓展和创新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期专注在产业分工的某个环节中,管理者接受的信息被局限,从而阻碍了管理团队的学习和成长,加之企业原有的文化与理念已然根深蒂固,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阻碍了组织内部的创新。很多企业会有创新和拓展意识,但是把一块新业务放在公司原有的体系内培育,从管理机制、组织文化、管理团队上没有形成一定的隔离,多半不会达成预期的结果。

3、缺少资本运作意识与管理能力,作为早期创业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较少经历过金融与资本领域的学习和训练,以至于企业从顶层开始资本经营的意识不足。很多企业只是为了“上市”而上市,缺少了上市前的布局和上市后的运作,因此难以发挥出上市公司的价值。即使多年主版的企业,仍旧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地市值管理团队和思路,通过融资、并购或换股合作的方式促进企业转型,让上市公司成为产业的引领者仍需要“高人”指点。

4、品牌意识、品牌管理严重不足,虽然世界各地都在流通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但很少能够看到知名的中国品牌。品牌也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心中隐隐的痛,以贴牌为生的企业其品牌价值几近为零,他们很难从高附加值环节分一杯羹。中国制造不能成为低端品的代名词,即使有很多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标准的产品出自中国之手却贴着某些“大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必须建立自主品牌的阶段,需要从设计研发能力、国际销售渠道、品牌文化与内涵等方面下足功夫。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研化设备自动化召开设备自动化专场技术论坛,助力智能智造

下一篇:施耐德电气抢“智慧工厂”先机发力食品等七行业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