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完成拆迁,7天完成场平,一年完成52万平方米建设,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项目拼出了高新速度;创新发展再次列入国家战略,100多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在经济大潮中逆势飘红,以此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拼出了发展后劲;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斥巨资改造便民服务大厅,以此为代表的措施拼出了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6+x专项行动,解决群众民生难题80余个,17项省市实事项目圆满完成,拼出了群众认可的满意度……这是2014年,高新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交出的一张喜人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正如总书记所说,2014年的高新区作出了一篇“蛮拼的”发展文章。总书记饱含深情的勉励和肯定,让辛勤拼搏了一年的高新区人深感荣耀和自豪。
重点项目“拼”出湘潭加速度
“通过创新推行“两示”(公示和警示)制度和“五个一”项目负责制,各环节的活力被调动起来,重点项目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项目建设驶入了新的快车道。”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4年,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1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重点项目14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3%,项目投资增速与形象进度均居全市前列。其中,万达广场、屹丰、企业加速器项目成为全市亮点,接受省重点项目现场检查中获得一致好评。
以万达广场为龙头的城市经济体快速崛起。万达广场于2013年12月21日落地高新区。一年中,高新区40天完成拆迁,7天完成二次场地平整,全年投资和形象进度均大大超出年度计划,项目推进速度创出新高,一个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住宅为一体的高端商圈在高新区悄然形成。随着湘潭大汉新世界、上海城等项目的快速推进,河东地区现代化都市形象正在快速建立。
屹丰项目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预计2015年上半年可实现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模具制造基地,将有力提升全市汽车制造产业配套能力。与此同时,海诺电梯产业园、新昕通用电气、金榕机械等项目均快速推进,全区工业实体经济快速升级。2014年高新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1.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0%,同比增长18%,建设进度和强度为近三年来最好,为下阶段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湘潭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是高新区探索科技园区外延式扩张向集约型发展的一种尝试。目前,项目一期已入驻企业16家,15家厂房主体竣工,7家投产。东方金谷项目一期已经完工,道路、水电等附属设施建设到位,23家企业入驻并投产。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丰富了创新创业科技产业培育链条,将大幅提升园区为科技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
以园区路网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投资25.4亿元,14条道路竣工验收,7条道路实现主车道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2.3公里,园区路网全面贯通,建设框架有效拉开。防洪景观道路、铁牛埠港区快速建设,安置区、学校及水电气等相关配套设施快速完善,园区产业承载力不断加强,形象大幅改善,为下阶段的快速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拼”出发展后劲
2014年11月,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申报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全国第七家,这则消息让高新区沸腾了。
这是2014年湘潭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收获的一个喜人成果,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区瞄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有效提升,动作频频。
科技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出台《湘潭火炬创新创业园创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支持电子商务科技企业聚集区建设的暂行办法》,设立1000万元扶持基金,助力创业发展,6家企业获1400万元基金支持;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湘潭分中心,打通了园区企业与高校资源的对接渠道。探索建立“政府+担保+专利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帮助3家企业贷款2300万元,23家企业融资1.5亿元。
人才支撑体系初显成效。出台《湘潭高新区人才奖励办法(暂行)》和《湘潭高新区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办法(暂行)》,首次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奖励评选,发放奖金65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柔性引进外国专家15人,推荐湘电风能5名年轻专家为“百千万人才”候选人,推荐“国家千人计划”候选人1人,2人入选湘潭市第25届优秀企业家。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兑现自主创新奖励366.54万元。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重大经济科技活动评议试点验收。引进科技企业50家、中介机构3个、研发机构5个;完成专利申报319项、申请注册商标17项,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获批14家;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新建1个。奥托斯机电制造联合基地成功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全市第一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行业领先不断涌现。江冶铅回收处理技术国内领先;三人能源微风发电全套设备填补国家多项空白;湖南可可进入“亚洲品牌500强”,星宇物流、金玖农商获得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二等奖。
优化环境“拼”出服务效益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把握好发展机遇?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不仅要改革发展方式,同时也要改革自身,向改革要红利,向自身挖潜力、向机制体制创新要效益。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湘潭高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投资200多万元改造便民服务大厅,清理行政和非行政审批事项114项,编制“3+1”清单(审批流程清单、行政职权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深入推进全程代办,全年受理业务5431项,办结率100%。启用“湘潭高新区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技术,实现24小时在线“一条龙”服务,项目管理实现系统化、电子化,为全省首创。修订完善“预安销号”制度,推行预免职管理办法,全区全年预安工作731项,完成率94%。加强依法行政,全面审查区内合同,形成招商、建设施工合同格式文本。
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制订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系列制度,扶持产业发展资金1.18亿元,同比增长5.6% ,4家企业获挂牌股改奖励168万元。制定《企业帮扶实施方案》,对41家重点规模企业运行月调度,实行企业(项目)“一对一”走访帮扶,为企业解决资金争取、权证办理、环评审批等各类问题40多个;帮助企业申报国省市资金项目137个,湘钢瑞泰获国家 “双百工程”1000万资金支持,迅达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600万元资金支持,全年争取国省市资金1.08亿元。
国土及城市管理扎实有效。建立健全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与街、村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执行土地交易“招拍挂”程序,全年出让土地1003.48亩,供地率达75%以上。组织国土动态巡查689 次。城市管理排名园区第一,全市第二。紧紧围绕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明确专人、专项经费,狠抓宣传发动和专项整治,创文创卫工作有序推进,受到好评。
环保安监常抓不懈。强化环境监管,坚持“四个不批”原则,严格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严禁污染项目入园。2014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23.3亿元,环保总投资2053.1万元。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完成了湘潭市潭州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生产线的除尘设施改造工作及双马精石灰厂、板塘建材有限公司、祥宇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石灰土立窑生产线的淘汰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查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11家。加大环保投诉处理工作力度,共处理环境投诉69起,处理回复率100%。狠抓安全生产,实现全区各类事故“零”死亡。
民生实事“拼”得群众满意
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今年高新区的民生工作亮点纷呈。从衣食住行发散,高新区的民生实事延展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看得见的实效架起了一座通往群众满意的连心桥。
群众路线展现新貌。湘潭高新区通过深入开展 “6+X”专项行动,立行立改,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突出问题81个,如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维修区内村道15条,硬化道路18公里;投入60万元为8个村组安装了LED路灯;投入645万元完成改水、改网、改路等17个群众关切的项目;投入120万元改造辖区内的农村电网,解决3000多户村民用电难问题;投入200万元改造了便民服务大厅,创新推行全程代办服务;调整了3条线路,新增高新2号专线,优化园区内公交线路和站点,一系列群众诉求,立行立改,群众对活动总体评价和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好评率均为100%。
民生实事结出硕果。全年新建、续建安置楼共21.81万平米、房屋2010套;高新实验学校征拆全面完成;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6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2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期、培训929人,举办专场招聘会3场,达成就业意向637人。创新推行“点单式”培训,举办“订单式”就业见面会6场,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49人;民生社会事务投入4289万元,同比增长53.34%,投入近2500万元用于背街小巷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公交专线,圆满完成17项省市实事项目。
社会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加强巡防队伍和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抓好重点企业、项目、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建设巡防警务站,全区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2.7%。深入推进“带案下访、定点接访”,拓宽信访渠道,狠抓积案化解,区级初信初访交办率和办结率100%,18件疑难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民调排名全市园区第一。
2014,高新荣誉
◆成功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获批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
◆世优电气、巨能绝缘2家高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零”的突破。
◆获批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关示范单位”
◆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获得湖南省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一等奖
◆获批国家矿山装备创新产业集群试点
◆获批全省低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
◆获批国家火炬统计先进单位
◆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重大经济科技活动评议试点验收
◆党政领导班子社会公认度评估园区第一
◆民调排名全市园区第一
记者手记:
新常态下的高新发展组合拳
四维
回顾2014,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改革创新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许多重要工作的推进面临着非常规的难度。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园区发展应该怎么走?从年头开始,高新区就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判,早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的布局。以新常态为契机,高新区打出了一套力推园区转型升级新发展的组合拳。
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花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这是高新区的组合拳中的“高”字诀。
着力培育一大批潜力十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高新区的“新”字诀。
克服各种项目推进的瓶颈和制约,高新区万达广场、屹丰、企业加速器项目成为全市亮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5%,完成年度计划的111.3%,项目投资增速与形象进度均居全市前列,这是高新区的“快”字诀。
解决安居乐业的民生难事80余件,17项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收获了群众满意的新高,这是高新区的“好”字诀。
倚“高”求“新”,“好”中求“快”,湘潭高新区的四字诀交织成一套组合拳,真真打出了实效。瞄准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创新措施不断,瞄准制约园区发展的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减,更瞄准群众所困所需、服务民生脚步不停,这一套组合拳不仅打出了令人欣喜的新成效,也为高新区在新常态下谋划新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