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需要红、绿、蓝三色LED组合,其中蓝光LED是合成白光LED的最后一道难关。如今,LED已成为白炽灯、荧光灯之后新一代照明产品,耗电更小、寿命更长、更环保。
今年,全球LED照明的渗透率将达到20%,普及继续加速。而中国市场的LED照明渗透率预计将在2017年超过70%。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
在LED照明的普及年,蓝光LED发明者获奖鼓舞人心,而当下在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基地中国,行业并购则迎来了最佳时机。
并购热潮
10月13日晚,国内知名的白光LED封装企业鸿利光电(300219.SZ)公告透露,拟斥资1.7亿元现金收购深圳斯迈得公司100%股权,巩固在白光LED封装领域的领先优势。这只是这两年LED众多并购案之一。
2012年年尾,德豪润达以16.54亿港元收购雷士照明20.05%的股权,拉开了并购潮的帷幕;2013年至今,据高工LED研究所统计,国内LED行业的并购案已超过100个。
这些并购中,金额较大的包括:三安光电以23.52亿新台币收购台湾璨圆光电2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又以0.22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流明公司;飞乐音响以15.9亿元收购北京申安投资集团,跨界切入LED封装领域;今年,清华同方以9亿港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真明丽52%的股权,打通下游出海口。
截至2014年9月,国内LED企业数量超过15000家,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激烈。
“现在是最好的并购时机”,高工LED研究所董事长张小飞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LED普通照明处于黄金发展期,2017年渗透率将超过70%。
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企业规模偏小。以下游终端产品企业为例,2013年全球排前三名的飞利浦、GE、欧司朗的销售规模分别为114.4亿美元、83亿美元和71.9亿美元;而国内排前三名的雷士、欧普、阳光的2013年收入仅为6.2亿美元、5.5亿美元和5.2亿美元。
“企业订单充足,但利润率下降。”张小飞说,LED行业处于快速整合期,兼并收购和淘汰企业将越来越多。
他预计,上游LED芯片领域,前五家销售金额2012年的市场份额占40%,今年、明年占比将超过50%,“大者恒大,中小企业三年内会退出,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提升”。中游封装、下游终端领域,小企业也越来越难做,大企业将继续推进行业重组。
“IPO排队的LED企业有700家左右,长路漫漫等不起。”张小飞说,国内上市公司、国企、知名民企是“有钱的主、并购热情高”;最佳并购时机只剩下1~2年时间,“明年顶峰、后年收尾”;而LED行业并购的需求量只有数百家,所以“对上眼”,就要赶紧“出手”。
龙头初现
随着竞争加剧、并购推进,中国LED产业在芯片、封装、照明和显示屏几个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
三安光电、德豪润达、清华同方、华灿光电等,在LED芯片领域领先。2014年上半年,三安光电销售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30.03%;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43.87%;德豪润达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42.98%,不过净利润下跌23.36%至3870.25万元,主要因为LED芯片价格下跌。最近,德豪润达和雷士的“双料”董事长王冬雷,与雷士原CEO吴长江之间发生纷争,为的也是真正打通上下游合作的通路。
由清华同方指派的真明丽国内中心副总经理江广军透露,同方收购真明丽之后,真明丽中层以上的干部都来自同方。接下来,真明丽的产品线将聚焦,“今年只做20款,明年甚至只做10款”;未来两年,希望同方的LED芯片都导入到真明丽的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