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风电人才缺失成产业发展瓶颈

发布日期:2013-08-05 作者:网络

  自2007年以来,我国风电发电成本以年均12%的速度持续下降。从原来1万元/KWh快速下滑到6000-7000元/KWh。到2011年,风电行业已经全面步入“3000元”时代。风电行业成本的快速降低无疑利于风电的推广与应用,但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风电装机总量仅占我国发电总装机4.5%的比重,未来风电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国家对风电产业扶持态度明确,国内风电行业风生水起,但相关领域人才的匮乏却与之不相协调。2012年,在中国风电人才培养研讨会上,西北工业大学的廖明夫教授着重提出:“到2020年中国风电人才缺口将在40万人左右,其中高端人才占比高达40%,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相关人才仅为2000多人,加上其他各层次的培训也不超过5000人。”


  国内风电人才紧缺


  通常情况下,风电人才包括风资源评估人员、研发人员、工程师、制造企业工人、运维人员等。目前国内开设风电专业的大学尚在少数,每年培养的风电人才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一些技术性更强的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华北电力大学风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带头人田德教授说:“结合当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中国风电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每年新增的风电人才需求超过1万人,而高校培养的风电人才总数约为1000人,需要从相关专业调剂到风电岗位上。”


  以资源评估专业为例,目前没有具体的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在风电人才培养中尚属空白,但事实上,资源评估工作却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北京莱维塞尔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呼津华在接受采访中说:“风资源评估是风电项目的关键。评估不准确,机组选址不当,能够影响5%-10%的收益。而准确的评估能够降低发电成本、增加收益。”然而当今社会没有充分意识到评估师的重要性,企业对风资源的评估也不够重视。


  “本科学历的员工在评估之前只接受了初级培训,很难准确评估风资源分布。评估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 呼津华说。莱维塞尔为评估人员提供培训服务,但受到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培训的深度不足。从业人员非常希望参加培训,而由于企业内人手紧缺,无法做到让员工脱产参加培训。


  “风资源评估的难点在于涉及知识很多,包括计算流体力学,边界层气象学,地理信息学。国内评估水平较弱,国外有时也未能准确测量风力。风电行业的前景广阔,随着风电的发展,对评估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对评估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估人员要到现场工作,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现有的评估人员供不应求,需要创新性人才,还需要形成风资源评估体系。” 呼津华说。


  风电行业人才紧缺,记者对风电从业人员的待遇也进行深入了解。在瓜州中节能风电场工作的李师傅,原来是电机专业的学生,考虑到风电的广阔前景,转专业到了风能专业。目前,他对收入和待遇都比较满意。他说:“目前工人的薪酬还是比较高的,福利待遇较好。”


  同在瓜州工作的国投瓜州电场苏经理,作为中层干部,薪资在当地很有竞争力。苏经理介绍,近日28个新员工刚刚入职,多数都是风能专业的本科生,还有少数专科生。酒泉当地有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电力专业,为风电场培养了不少工人。


  尽管工资稍高,但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一个99兆瓦的风电场一般需要40个运维人员。风电人员的工作很辛苦,工人基本是在离家几百公里的风电场住5天,周末回家休息。在国网风电场进行电压穿越实验的小伙子,春节离家至今都没有回过家,妻子怀孕了,他也无法回家。”苏经理说。


  企业成立大学储备人才


  “中国风电行业起步晚,行业规模较小,风电人才体系未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人才培养是分层次的,既有高端研发人才,工程师,也有工人,制造企业工人,运维人员等。”


  秦海岩指出,风电场运维人员的培训已迫在眉睫。“当今风电场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建设施工人员、吊装人员和维修人员都是从相关行业过来的,由一般的技校培养。但风电有特殊性,近年来吊装和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主要是因为违规操作。”秦海岩说,“而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风机原理。吊装涉及自然风,要注意什么风力下可以吊装。安装调试也存在安全问题,例如调试叶片应该顺桨刹车。而如果调试的时候没有顺桨刹车,突然来了阵风,再加上没有并网复合,就出现了飞车事故。”


  现在主要是制造企业负责运维工作。而保修期后的运维工作由开发商负责。国外则是开发商负责开发投资,制造企业负责运维工作。我国风电行业未来还会有大发展,如此多的风机,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运维人员的培养很关键。应该要加强安全培训。培训也要有针对性,不同企业的风机不同,控制策略和安全保护都不同。


  “外国企业很重视培训。维斯塔斯在顺义区就有培训中心,调试人员要经过培训才能上风机,至少要保证安全。” 秦海岩说,“当今中国对运维人员的培训不足,风电人员专业程度不够。培训标准由各企业自主制定。而国际上对风电培训有严格要求,培训体系、设施、管理、教学大纲都有标准。”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企业自身的培训能力也在上升,比如三一风电、金风科技、东方汽轮、龙源电力,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形式也有所不同。三一是面向所有的高中生进行招生,走技工培养路线。金风大学则是以培训为主,即对本公司和上下游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形成了36个科目的知识树,并号称打造“风电行业的黄埔军校”。


  人才培养切勿急功近利


  当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仍然较高,需要吸纳大量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是最早开设风电专业的学校。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永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风电人才培养的难点主要在于风电的跨学科特性,既需要机械知识,力学知识,还需要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适应国际化要求,同时也需要对风电系统有全面专业的了解,在全面扎实的基础和专业教育中找到平衡点。”


  “事实上,中国主要缺乏的是自主设计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所所长廖明夫教授说。据记者了解,意在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的西北工业大学在开设的风电专业课程上也结合航天、航空、航海的“三航”优势,建立了风能与太阳能系统与工程学科,培养技术骨干和研发工程师。


  “风电人才就业状况极好,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廖明夫强调,“人才的培养是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希望企业要有耐心,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切勿急功近利,要求学生一到企业就能设计出一台风机,这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廖教授认为,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聘请德国专家来讲授风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邀请风电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介绍实际经验,提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

TAG: 风电 制造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ABB与广东省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下一篇:2016年亚洲有望成全球最大PLC市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