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同质化常常与价格战并存。更为不利的是,德日等国主要企业针对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推出新策略,即在高端主导的基础上向下延伸,重点拓展中端市场,这些动向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机床行业的困境。
长期向好追赶不辍“困难是肯定的,但我们要面对现实。广数虽然数控系统下滑严重,但机器人业务崛起很快。”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数控系统是今年行业下滑的重灾区,但面对困境,机床行业负责人显得从容淡定。
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董事长张万谋在谈到企业现状时说:“我们的情况跟兄弟企业差不多,产销下滑,订单减少,这种情况明年也未见得就能改观,但是从中长期看,我还是有信心的。”
冷静看待周期行业的起起落落彰显了新一代机床业高管的成熟与气魄。而这份冷静源于对产业环境的深刻认识及前瞻考量。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出席了当天的会议,他在发言时指出:“的产业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04专项的深入推进将为解决行业共性、关键问题提供支撑,同时,机床行业也将受惠于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措施。另外,目前已经确定此前由工信部主管的企业技术改造将上升到由中央统筹的高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也出席了当天的会议,他认为,2012年的GDP增长将略高于7.5%,三季度应该是当期底部,四季度会有小幅回升。余斌同时指出,企业应该适应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积极推动转型升级。
陈惠仁在谈到转型升级时说:“关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其目标、方法和途径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些认识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
例如,行业中长期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识产品开发实现了主要功能、性能和指标后,就标志着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剩下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上,样机的完成只标志着“能做”,但还必须围绕提高竞争力的目标,完成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工作,即把产品“做好”。 实践证明,不成功的产品开发更多地失败于这个阶段。
“企业需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二是规模扩张和产品水平的关系;三是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四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关系。如果说过去我们的中心更多放在这几对关系的前一因素,那么在新的阶段,要更多地把重心转移到后一因素上。”陈惠仁说。
尽管行业目前处在调整转折期,但毕竟是站在连续十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基本实现了“不能做”到“能做”的升级和跨越,转型固然有千种困难万般残酷,但奋然为之,亦未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