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摆脱用工荒珠三角制造业掀机器人风潮

发布日期:2012-12-03 作者:网络
  单台机器人一般不超20万元
 
  一些企业虽然希望使用工业机器人,但存在一些障碍,关键的是资金问题。
 
  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人替代1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如果机器人售价太高,将抑制企业更换新设备转型升级的冲动。因而,从事“二次研发”的珠三角机器人供应商,一般将单台机器人定价在20万元以下,一个机器人系统售价则在200-300万元。
 
  【掘金要快手】
 
  飞赴欧洲找技术二次研发早卡位
 
  市场需求刚现,深圳佛山就冒出数十家机器人“制造”企业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商人逐利的身影。机器人市场需求刚现端倪,不少人就做起了机器人生意。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介绍,早在2009年3月,深圳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目前,协会拥有从事机器人及相关产业研发生产的企事业会员单位63家,据估算,63家会员单位2011年产值在160亿元左右,企业业绩平均每年递增50%至60%。
 
  在佛山,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工商登记中经营范围列有“机器人装备”的企业有20家左右。
 
  抢占机器人行业先机的企业中,就有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霍锦添此前长期从事不锈钢加工和销售,他发现很多金属材料制造厂、家具厂和建陶厂用人成本不断攀升。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洲部分掌握先进自动化技术的企业急盼有偿转让技术。霍锦添立即飞往欧洲,经过一番沟通,他和意大利INTEC机器人系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从此开始成为一家机器人生产商。
 
  经济“寒冬”冷意未消,但利迅达公司则忙碌异常。11月7日,记者在该公司的调试车间看到,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接受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调试。利迅达公司的做法是,从国外着名生产商或者国内规模较大的生产商处购买通用机器人,公司研发人员根据订购企业的需求开发相关系统,进行“二次研发”。
 
  佛山市龙甲机器人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昕春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之后留在松下公司,从事与机器人有关的工作。
 
  1996年,李昕春回到国内向高校和企业介绍机器人,但直到2009年之后,他才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从日本进口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部位,进行“二次研发”和装配。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业务已经拓展到丰田、美的、华帝、富士康、东风雪铁龙等知名大企业。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抓住“用人荒”的好机会,无人工厂踏上征程

下一篇:西门子:驱动创新,那是极好的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