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晋商精神”
相关数据显示,山西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约4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总量和占比均处于最后一位。据本刊记者了解,近期山西将陆续举办现场观摩、民企恳谈会、媒体采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发扬晋商精神,提升晋企形象”,引导企业家积极投身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聂春玉说,山西民营企业的转型已初见成效,它们主动把转型发展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自觉选择。同时,大批山西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促进了民生改善,树立了良好形象。但也存在深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高端产品比较少等问题。
“煤炭开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人的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也不想干,只想把煤挖出来快快挣钱。”山西一位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本刊记者说。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承担了国家能源基地的重任,也形成了以煤为核心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这让山西一次次吞下苦果,不得不寻求转型。”
目前,山西省决策层提出,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要把握好三个路径,一是通过产业转型使企业走上新的发展轨道;二是通过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回报社会;三是通过自身的转型跨越为山西的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有经济专家认为,山西的民营企业大多成长于煤焦领域,与竞争性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不同,它们的创新、竞争意识不强,形成了“路径依赖”。山西民营企业要想转型突破,首先要创新观念,不能继续追求简单粗放的暴利行业。
“民营企业还要善于总结。”长期研究晋商精神的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山西许多民营企业没有裁员,而且是采取老总与员工"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留住了成熟的产业工人,劳资双方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劳动关系,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类似这样的现象应该研究。”他认为,把现象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引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曾经的晋商造就了当今的晋商文化产业。”一些专家同时指出,山西许多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财富,但要形成企业文化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可以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