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民营煤企迈上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布日期:2012-05-07 作者:网络
山西民营煤企寻求转型过去

20多年,山西民企发展壮大中经历的风雨洗礼,更加坚定了这个过去过于依赖资源优势发展的群体通过产业转型和思想转型实现永续和谐发展的决心“挖了资源后,我们要给这里留下什么?今后怎么发展?”坐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面前,山西省灵石县聚义实业集团董事长王殿辉至今忘不了自己在辽宁抚顺煤矿采空区参观后受到的震撼。

作为一个坐拥资源优势的民营企业家,为此自己下决心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兴建了身后这座大型焦化循环经济示范园,“一定要给家乡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产业。”

山西109个县(市、区),其中94个产煤。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20多亿吨,其中外调近90亿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撑。然而,“煤挖完了怎么办?还能像过去那样挑肥拣瘦,挖1吨扔6吨吗?还能像过去那样挖走了煤,留下塌陷区吗?”这不仅是地方政府决策者思索的问题,越来越多靠煤炭起家的山西民营企业家现在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2008年,山西开始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山西率先告别“小煤窑”挺进“大矿时代”。一批民营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了整合。煤炭资源整合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从单纯采煤向煤炭深加工转变,形成煤-焦-化,煤-焦-铁-钢-材,煤-焦-气-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也有一批原在煤炭产业发展的民营资本从煤炭领域中退出,或转产科技农业,或进入新兴产业,或发展旅游,或投资文化产业……这个倍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民企群体在新的领域背负起践行“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的责任。一批企业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正在逐步迈上多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

从一煤独大到百花齐放

上世纪80年代,煤炭储量丰富的山西被确定为国家能源基地后,山西众多民营企业都直接或间接进入了煤炭行业,有些企业或企业主囿于缺乏战略视野而一度在产业发展和财富管理上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其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言行,成了社会争议的热点。

现在,王殿辉力图使自己在考虑企业发展时,想得更远更全面更具有充分的社会效益。在其借助煤炭积累的资本兴建的大型焦化循环经济示范园里,矿井、洗煤厂、焦化厂、粉煤灰制砖厂等链条式产业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整合聚集下将把煤“吃干榨净”。同时,主动延伸产业链,投资科技、铁路运输、建材等产业,目前正在接洽装备制造业的合作。

太原民营企业家武拥军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前在矿上住的时候,只有听着机器轰鸣声,才能睡得安稳。只要机器一停,马上就醒了。一般人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回想起开煤矿时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至今令他心有余悸。2006年开始,武拥军的企业逐渐退出煤炭产业,开始投资现代农业。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他要让享有“北稻一绝、皇家贡米”美誉的晋祠大米重获新生。经过6年的经营,他的晋祠大米和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两千亩。

类似的转型案例众多,一些过去的“煤老板”成为“农老板、酒老板、文老板”。本刊记者调研中了解到,山西另一个煤焦产业主产区吕梁市,柳林、中阳等县的煤炭闲散资金注资我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产地汾酒集团,新建一个5平方公里的酒业集中发展区,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一半。项目投产后,白酒年产量可达20万吨,能吸纳5万人就业。

目前,山西民企产业转型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山西省工商联主席张复明向本刊记者介绍说,“山西出现了中阳钢铁、山西安泰、美锦能源、阳光焦化、沁新集团、潞宝集团等循环经济骨干企业。许多民营企业逐步突破资源依赖,走上了煤炭资本投资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路子。”

普大煤业、联盛集团、汇丰兴业等企业投巨资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三佳集团、潞宝集团、振东集团等积极开发旅游业,大运重卡、成功微汽等高端制造装备项目建成投产;南烨集团、金岩集团、陆合集团等资源型企业上马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项目,成为产业转型带有标志性的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山西民营企业拟投资额、销售额达“双百亿”的有17户,预计投资额达2649亿元。该负责人认为,山西民企在转型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同时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产业产品形态的隔阂,实现多元发展。

面对社会责任的转变如何做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财富管理,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面对的现实课题。具体在山西,昔日的晋商以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等形式行义举、做善事,也会在灾荒时平价售粮或捐建粮库,还对当地官学、私学予以慷慨捐赠或不惜巨资办学兴教。这方面,山西的民营企业似乎备受舆论关注。

王殿辉所在的崔家沟村已成为采煤沉陷区,为了让村民搬出来,王殿辉的聚义实业集团累计新建15栋楼房,多数村民已经搬了进去。公司拥有职工3000多人,除了科技骨干人才外,大部分劳动力来自介休、平遥等周边县。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村民在企业上班。位于山西寿阳县的段王煤业集团每年投入几百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企业都给予资金支持。段王煤业集团董事长聂强说,企业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已自成体系。

一位煤炭行业的民营企业主说:“社会上许多人对靠挖煤起家的民营企业有非议。他们认为这些企业靠挖煤起家,没有技术含量,而且往往和事故、腐败有关。要改变这样的印象,企业自身必须靠实干,要多做事,少说话。”

“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对此,山西省工商联一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回忆起汶川地震后,山西民营企业捐款时的场景说,“当时捐款就像是拍卖,你出300万,我出500万,捐少了都会让同行瞧不起。全省民营企业为汶川、玉树地震捐款捐物达4.3亿元,其中捐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64家。”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山西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捐助达100亿元。有1万多名民营企业家投身感恩行动,与1.4万多名“三老”(老红军、老八路、建国前的老党员)人员结对帮扶,投入资金近亿元。其中,海鑫集团出资1200万元连续10年每年帮扶全省200名老红军、老八路。

张复明认为,山西民营企业的成长环境较为特殊。他们从资源中创富的方式不被人们认可,觉得他们不是依靠科技、勤劳和管理致富,而是靠运气、靠胆子致富。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社会的焦点。确实有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加上社会引导不够,当财富大量积聚后,他们不知道该拿这些钱去干什么,就出现了一些奢华消费行为。但应该看到,这并非主流。

在他看来,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们的起步和发展与当时的产业政策、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这些企业既为能源供应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存在自身弊病。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渐科学规范以及社会的积极引导,这些问题正在改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力推绿色建筑 有望撬动万亿绿色产业

下一篇:伊朗与邻国签署数个电力出口协议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