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我国特高压步入“引领地位” 全国电力扩容

发布日期:2012-01-05 来源:互联网作者:网络

  向前的脚步是谨慎的。1000千伏、500万千瓦的特高压大负荷输电不是一步到位实现。2009年1月1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这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作为我国首个特高压工程,是以验证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和电工装备制造水平为主要目标的试验示范性工程,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立足国内、自主创新,在世界上率先研究开发全套特高压输电技术。因此,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并未达到工程设计的最大负荷。一期工程商业投运近3年来,运行总体稳定可靠。2010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建设扩建工程,全面实现1000千伏、500万千瓦特高压输电。”郭强介绍。

  为全面考核扩容后工程的输送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45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大负荷试验、168小时大负荷试运行,其中500万千瓦大负荷累计试验时间达到了8小时,创造了单回交流输电工程输送能力的世界纪录。

  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对该工程设备国产化验收报告中写道:“特高压设备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水平跃居国际先进行列,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设备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装备和综合试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形成特高压交流设备批量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领域申报专利711项,已获授权457项;编制国际标准4项,已发布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0项、企业标准130项。

  特高压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率先形成了一系列特高压技术标准,我国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大电网组织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中国。

  依托工程实践,国内骨干电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特高压设备已成为我国电工设备制造企业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

我国特高压将会如何发展?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特高压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坚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的煤电基地主要分布在陕西、蒙西、山西和新疆等地,水电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风电和太阳能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远离中东部负荷中心,因此需要通过建设坚强电网,实施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特高压输电的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特点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总工程师印永华说。

  展望“十二五”,我国能源供应与需求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中东部地区依然是我国的电力负荷中心,预计到2015年中东部地区用电仍占全国用电的2/3以上。而电源装机布局上,东部地区受资源和环境容量限制,新增装机将明显放缓。在装机结构上,中西部的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将大幅上升。

  以华东为例,在加快发展本地核电及风电等新能源的基础上,2020年接受外来电力的比例仍将高达30%。若扩大同步电网规模、提高电压等级,与华中、华北紧密互联,建成“三华”电网,联接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这对于建设坚强受端电网、提高受端电网接受外来电力的能力和保证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电力供需形式将主要取决于一批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和配套电源项目的核准与建设进度。”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韩新阳说。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的特高压建设正不断推进。今年9月,我国第二个特高压交流项目——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

  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有望达到2700亿元,将在全国建设“三横三纵”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实现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构建起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血脉”。

什么叫特高压?(链接)

  依据国际惯例,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输电被称为特高压输电项目。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压等级越高,传输功率越大,同时损耗越小。目前特高压技术只被少数国家掌握。在特高压试验示范项目实施之前,我国已经掌握500千伏高压、75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慧创造生产力,2012工业计算机及嵌入式系统展8月登场

下一篇:2013年全球风电设备市场将面临困境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