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迎峰度冬的关键时刻,我国电力“高速路”成功扩容。
12月16日,我国南北向的重要能源输送通道、世界上首个正式商业投运的特高压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线的扩建工程正式投运。此次扩建,将这条电力“高速路”的“车道”拓宽近一倍,至此,该线路成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高的输变电工程,输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创造了世界单回交流输电容量的最高纪录。
随着扩建工程的投运,华北、华中两大区域电网的联系更加紧密,山西、河南、湖北的煤电,以及三峡的水电都将汇入大电网,电力交换、水火互济和节能输电等能力将显著增加,可以有效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
水火互济、南北互供构成坚强电网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地图上,记者看到,从晋东南的左权、王曲等主力电厂汇集的电量,通过特高压线路,经河南南阳,到达湖北荆门,然后通过当地500千伏电网分配到省内各地,部分电量还送往湖南、重庆、江西等省份。
“线路满负荷运转后,可为湖北新增北方火电逾500万千瓦,相当于再建了两座葛洲坝水电站。”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指着地图介绍。不仅如此,在夏季丰水期,三峡的水电也可以送往华北,不仅降低了华北的煤炭消耗,也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据了解,仅一期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每年南北互济电量就高达90亿千瓦时。“二期扩容后,南阳也建立接入点,山西、河南、湖北三省电网全部互联,南北互济、水火互济的电量将会更多。”张运洲说。
12月9日14时14分,记者在长治特高压变电站主控室的大屏幕上看到,输出电压达到1000.78千伏,输出功率达到503.078万千瓦。“这条特高压线的设计目标是1000千伏、500万千瓦,现在这一运行目标已经达到。”国网公司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系统调试长治站试验指挥郭强告诉记者。
1000千伏、500万千瓦的电力输送能力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更大的电力输送效率和更小的电力输送损耗。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普通500千伏线路的4至5倍,而同等条件下的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
这意味着大量运力可以节省。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按此负荷运行24小时,输送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折算成原煤约59515吨,可少用载重50吨的运煤车1191辆,或者可少用每节载重60吨的普通列车992节。
这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率。与输煤相比,不仅输电线路占用土地比交通线占地少,而且将占地更多的火电厂布局在土地资源相对富余的中西部,能够为中东部地区腾出更多价值较高的土地资源开发空间。与500千伏普通电压输电相比,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输送同等电量,又可节省一半的土地。
此外,特高压输电还可以有效减少煤炭运输中间环节,提高能源输送效率。据测算,由于输煤方式链条长、环节多、费用名目繁多,当前中间环节费用几乎占到东部地区煤炭到厂价的50%左右。
“正因如此,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对该项工程核准的批复中曾明确指出,我国资源、生产力分布不均衡,尽快研发、实施输电容量大、线损小、节约土地资源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很有必要。”国网能源研究院辛颂旭介绍。
“中国创造”实现“中国引领”
特高压,号称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在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项目之前,我国的电力输送等级最高只有750千伏。从750千伏到1000千伏,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电磁、电晕、过电压及变电设备、绝缘等进行全新设计。这条世界上首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用众多的“中国创造”实现了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中国引领”。
升压,是实现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前提。我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台额定电压1000千伏、单体容量1000兆伏安的双主柱特高压变压器,单柱容量达到500兆伏安。
开关,是电网必不可少的装置。我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电压最高、电流最大、电流开断能力最强的特高压开关,实现了国际高压开关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安全,是特高压输电管理的重中之重。国网公司开展全站抗地震性能联合计算分析,在世界上率先进行了特高压避雷器、支柱绝缘子、旁路开关等设备的真型抗地震试验,整体工程实现了7度设防目标。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走在长治、南阳、荆门的特高压变电站里,到处可见天威保变、平高电气等国产电力设备厂商的字样。“在特高压交流工程上,没有一台进口设备,所有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国网公司特高压长治站试验指挥郭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