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过猛后的过剩
自此,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光伏产业)进入了持续5年的爆发式增长期。据大禾咨询统计显示,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年增长超过或接近100%;2007年至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链(晶硅体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上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增长也颇为快速。据大禾咨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单晶硅太阳能企业数量达250家,多晶硅太阳能企业数量达300家,
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企业数量达30家。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我国相关企业的销售严重依赖出口。据大禾咨询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占全球产量达50%,其中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有400兆瓦,剩余7600兆瓦全部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5%。
这种超高比例的出口依存度令我国光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一个不利的信号是,今年以来日益严重的欧债危机,令全球主要光伏消费国德国、意大利、捷克等欧盟国家开始削减光伏财政补贴。
据公开信息显示,德国于今年2月宣布,如果当年光伏装机容量超过3.5GW(千兆瓦),那么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将下降3%。今年6月,意大利宣布原有上网电价补贴将削减至11%。今年11月,捷克宣布将对已建的光伏电站增收26%的税费。
另一个不利的信号则是,今年10月,美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进行立案调查,虽然最终美国决定暂缓立案,但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环境已大大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银河证券一位行业研究员指出,受欧洲需求萎缩和美国“双反”调查的交织影响,我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需求的急剧萎缩,国内光伏企业被迫出现了大面积停工的现象。据广发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1月17日至23日一周内,四川新光硅业和万州大全同时宣布停产技改或检修,这令国内多晶硅开工企业降至不足4家。
大禾咨询董事总经理程建辉认为,太阳能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这个行业属于新能源行业,投资炙手可热;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光伏行业由于盲目建设、粗放扩张,目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下降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