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姜”跨界布局,“过江龙”抢滩入驻,“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今年预计将有14000台机器人从这里生产、销售,推动机器人供应本地化;在顺德凤桐花园项目,博智林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正式上岗,“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梦想不断走向现实……
这是顺德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交出的“成绩单”。在百舸争流的顺德机器人产业江湖,不仅有美的、碧桂园斥巨资跨界布局,也有世界机器人排名前五名的行业巨头抢滩入驻,涌现了一大批聚焦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逐渐形成多层次的机器人产业梯队和链式发展的新趋势。
机器人被誉为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换言之,机器人之于顺德而言,不仅是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着力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秘钥。
百花齐放的产业版图
投产一年多以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累计生产1万多台机械臂,连同集成业务产值合计18亿元。美的集团2020年财报浓墨介绍了库卡机器人业务。在过去一年,库卡围绕铸造、物流、电子工业、医疗等领域推出了多款机器人新品,在医疗、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物流自动化、教育培训、3D打印等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斩获了多个大订单。
同样在北滘,碧桂园在博智林机器人成立之初,就发出了气势磅礴的市场之问: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两年多过去,机器人盖房子的落地,比外界想象的要快得多。
顺德凤桐花园项目建筑机器人已经开始批量上岗,这些建筑机器人都是博智林研发的。/珠江商报记者王晓琦摄
在顺德凤桐花园项目,博智林研发的机器人已实现了商用。墙板搬运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和喷淋养护机器人等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代替人工从事繁重、危险的工作。它们可以抱起500多公斤的楼板,也可以在100米高的高楼外墙进行喷涂作业,还可以每小时粉刷300平方米且无需停歇……
“两年多以前,我们觉得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这个目标很遥远,但现在其实越来越近了。”博智林研发总部相关负责人陈刚介绍,建筑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这里研发制造,建筑机器人几乎每隔3个月就进行了更新迭代,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目前,博智林在研近50款建筑机器人绝大多数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碧桂园方面称,建筑机器人和机器人餐厅,有望在明年实现全面盈利。
机器人是美的、碧桂园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被视为抢占未来竞争力的源泉。在龙头引领之下,顺德本土机器人企业顺势而起开拓产业版图。
当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目光大多聚焦在机械手上时,嘉腾机器人将全部精力放在研发携带视觉识别系统的“机器脚”上。如今,嘉腾机器人不仅研发出小白豚、大黄蜂等高度智能的AGV,还首次在行业内将“心跳”系统植入仓储机器人,大幅提升了AGV的稳定性。
像嘉腾机器人一样,不少顺德机器人企业瞄准细分领域,并逐渐获得行业“话语权”:科凯达高压巡检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完成了100多公里的高压线路巡检特种机器人全球“首航”;盈峰环境专注于5G环卫机器人、智能小型环卫机器人等领域,环卫装备销售额连续20年全国第一;利迅达机器人聚焦研发打磨抛光机器人集成技术,成为专注细分领域的系统集成商……
目前,顺德机器人本体及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数量已扩容到180多家,整个产业版图逐渐形成“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双核带动、服务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格局。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业链
从最初的系统集成,扩展到本体制造,再深入到减速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从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延展到特种、服务机器人领域,顺德机器人产业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已经投产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一期。/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目前大约三分之二被国外品牌分走,国产机器人市场知名度仍不高。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上游是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分别占据成本的12%、22%、32%;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整体架构,包括机座和执行机构,占成本的22%左右。也就是说,下游的集成应用,只能分到12%。
目前,库卡、发那科、ABB、安川、川崎等世界机器人排名前五名的行业巨头均以落户和合作形式进驻顺德,成为顺德机器人产业“最强外脑”,并吸引上下游企业汇聚。
“仔细观察国外成熟的机器人展会,就会发现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机器人本体,假如没有强大的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带动,很难拉动整个产业链跃升。”顺德机器人协会秘书长陶渊明认为,顺德机器人产业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就必须抓住本体这一关键环节。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鼓励本地企业优先采购本地机器人产品,将本体做大做强,进而带动生态链上本土生产、集成应用、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整体跃升。
对此,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峰十分认同,隆深与川崎成立合资工厂,将以SCARA机器人、4轴冲压等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作为主营业务,加上美的库卡、博智林机器人、盈合机器人都是主攻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未来顺德机器人本体产能将很快释放出来。
不过,也有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核心零部件。陈刚表示,在与建筑业工程施工领域的适配与融合上,博智林形成了体系化、标准化的开发能力,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
为了鼓励机器人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顺德搭建起强大的政策“后援”支撑体系,其中将鼓励机器人相关企业(机构)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制约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曹永军表示,将发挥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顺德机器人区域品牌。
撬动千亿万亿级产业的推手
发展机器人产业,顺德的底气源自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顺德,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产业配套能力强大,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根基。
截至目前,顺德已有逾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累计应用机器人逾5000台,机器人应用保持年均20%的增长。未来三年,顺德预计将新增15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仅仅顺德本地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就是庞大的市场,隆深机器人正是得益于此发展起来的企业之一。在2013年成立之初,隆深机器人背靠顺德庞大的家电产业集群,专攻工业机器人在家电行业的应用。站稳脚跟之后,隆深机器人挺进汽车制造市场。
如今,隆深机器人将喷涂、抛光、外壳组装等单一的生产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了全链条的“无人工厂”,为美的、格兰仕、万和科达等企业提供多领域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不断赋能“顺德制造”转型升级。
员工正在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内调试设备。/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对于机器人产业,陶渊明用“火爆”两个字形容。去年12月,顺德机器人协会对区内数十家机器人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发现大部分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6月。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仍在延续,今年以来,不少机器人企业订单爆满,供不应求。
一组数据直观显示了顺德机器人产业的火热:2020年,顺德机器人的产值增速高达206%,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2万台,约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总产量的5%。
不过,陶渊明认为,机器人如果作为单一产业来分析,体量并不算大,它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自身产业集群创造的价值,而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推动其他产业跨向1000亿级,从1000亿级跨向3000亿级,甚至万亿级的关键抓手。换言之,机器人产业之于顺德而言是未来抢占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陈村松川机械所使用的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涵盖了视觉识别、技能学习、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故障预测、人机协作及简单编程等领域,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如今,顺德机器人产业对于制造业的反哺作用日趋明显。如捷瞬机器人与康宝、美的集团等达成合作,分别为其打造消毒柜智能工厂和空调压缩机壳体智能工厂。捷瞬机器人董事长谢传海介绍,改造后的消毒柜智能工厂实现了从产品前沿开发到模具设计制造,再到冲压、焊接、装配、包装等流程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用人规模缩减了一半,企业生产效率却提高了80%以上。
按照预期,顺德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有望增加到4000户,这些企业都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加上村级工业改造带来的厂房升级需求,未来顺德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新的爆点。目前,顺德机器人协会已有136家会员企业,其中8成为区内企业,协会正积极搭建平台,加快机器人与制造业、数字经济的融合。
区域集聚链式发展的趋势
目前,顺德已初步形成了北滘、大良、陈村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在北滘,一个占地6457亩的机器人小镇产业园(一期)正在扬帆起航,包揽了西海二支智能机器人项目、佛山顺德机器人谷首开区、桃村工业区改造(首期)项目三个项目。
产业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园区内不仅汇聚了博智林机器人等企业,还吸引了投资额超100亿元的盈合机器人、超20亿元的大族机器人等项目落户,不断注入新活力。
建设中的北滘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接下来如何引导产业集聚、链式发展,是顺德面临的课题。对此,区委区政府已然有了清晰的规划,将聚力打造“一核引领、一区支撑、多点集聚”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引领”即机器人全产业创新发展核,以广东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园、顺德机器人谷、顺德数字经济产业园、顺德粤港澳湾区科技园等为主体的联动区域;
“一区支撑”即机器人科技服务支撑区,以顺德港澳城组团、红岗科技城为主体,连同周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以及大良重点机器人企业形成的联动区域;
“多点集聚”则是以龙头企业、机器人产业园、创新与服务平台和载体为锚点,结合村级工业园改造,规划建设若干机器人新型产业园,吸引产业相关资源围绕锚点集聚,并通过“核、区、廊”的有机链接,畅通区域发展网络,快速形成以点带面、多点支撑的良好局面。
陶渊明认为,机器人产业高度依赖于人才,北滘、陈村临近广州,借助轨道交通的优势,可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将吸引头部企业集聚,而大良等镇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具备优势,是中小型机器人企业聚集发展的沃土。
“目前机器人产业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产业空间,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10万多亩宝贵空间,集中打造新载体,顺德机器人产业未来可期。”陶渊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