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华为:31亿再加码,打造工业软件国家队

发布日期:2025-09-30 来源:工业软件产业圈作者:网络
 
  9月26日,总投资31.4亿元的“新一代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基地”在南京江北新区正式开工。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热议。因为在众多项目中,这不仅仅是一座研发园区的落地,而是华为在工业软件领域又一次重磅加码。
 
  项目将重点建设高标准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和实验平台,为技术攻关提供先进的科研环境;同时打造成果孵化转化载体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 的完整闭环。
 
  工业软件被称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在研发设计、仿真、管理等高端软件环节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西门子、达索系统、PTC、Autdesk等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早已构建起稳固的生态壁垒。正因如此,当华为深度参与南京基地时,外界自然将其解读为中国在工业软件领域“集结国家队”的信号。
 
  华为的布局并非孤立动作。过去几年,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频频出手,先是投资重庆励颐拓、清程极智等初创企业,再到近期大手笔押注泊松软件。值得注意的是,泊松不仅拥有自主几何建模引擎,还在今年通过并购天喻软件补齐了 PLM 产品线,正式构建起覆盖“设计-仿真-管理”的完整产品矩阵。
 
  华为哈勃作为大股东,使这次整合不再只是资本并购,而是“产业资本+政策资本”推动下的战略合力。业内人士评价,这一动作补上了国产工业软件“最后的短板”,为中国制造立起了全流程的国产替代样板。
 
  而在南京,华为的角色同样关键。基地内规划的几何联合创新中心、工业仿真云攻关实验室和教育生态孵化基地,正对准了国产软件的三道核心难题:CAD算法突破、CAE仿真替代和人才培养。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与IT总裁陶景文直言:“持续构建数字化平台能力,是华为应对智能化浪潮的关键。”一句话点破华为入局的深层逻辑——不仅要补上短板,更要构建生态闭环。
 
  这也是“加码”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体现在南京31亿元的投资,还体现在资本、平台与生态的多线并进。通过投资、并购与基地落地,华为正在把自己从“伴飞者”变成“主攻手”。在中国工业软件仍面临“卡脖子”风险的背景下,这种国家队式的打法,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未来的必然。
 
  放眼未来,中国制造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庞大的应用场景。当华为的技术底座与南京的产业集群叠加,再加上政府、资本与高校的协同,中国工业软件或许正迎来由“跟跑”转向“并跑”乃至“领跑”的拐点。正如一位观察人士所言:“当华为的5G基站、新能源车都跑在国产工业软件的支撑下时,中国才能真正谈得上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业具身智能落地兴发集团,AI开始接管工厂

下一篇:深度诠释inSuite by DELMIAWorks:浪潮与达索系统联合解决方案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