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0日举行的PHIIDF2025大湾区特别峰会上,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产业前瞻见解,为中国工业突围探寻方法,为全球生态价值链重构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工业增长新路径。汇川技术董事长兼总裁朱兴明受邀参加,以《中国工业自动化再思考》为题,从行业本质、技术路径到全球化战略,层层剖析工业自动化的破局之道。以下是演讲视频及文字精华实录:
直面行业本质:ToB业务的三大特征
工业自动化天然具备鲜明的ToB属性,其核心价值并非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通过服务制造业间接赋能人类的衣食住行、娱乐健康与教育。这一领域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行业高度碎片化,细分领域众多,但单一市场规模有限;专业壁垒高筑,每个行业对技术、场景的深度理解要求严苛;创新投入产出比失衡,耗费巨大精力研发的产品,往往面临“小批量、长周期”的市场现实。我们既然身处其中,唯有深入思考如何破局。
回归价值原点:两提四节双安全
工业自动化的价值核心,是为制造业创造可量化的价值。即:两提四节双安全。
两提: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
四节:节约材料、节约人力、节约空间、节省能耗;
双安全:保障客户资产安全、守护员工生命安全。
与其空谈绿色化、高端化,不如脚踏实地解决客户最痛的点。自动化企业若偏离这一价值原点,任何技术都将沦为空中楼阁。

数据驱动:工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数据是未来工业的真正血液,但多数人尚未理解其本质。数据不等于信息,传统信息化仅关注“事件是否完成”,而数据驱动要求捕捉事件全流程的完整数字痕迹。基于4A架构的数据驱动体系,即业务架构(BA)、数据架构(IA)、应用架构(AA)以及技术架构(TA),将成为工业数字化的核心路径,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应该遵循这样的架构思维推进实施构建。汇川技术通过多年探索,已形成可落地的数据治理方法论,助力企业实现从“事件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跃迁。未来十年,数据驱动能力将决定工业企业的生死存亡。

C2MM架构:破解定制化困局的关键路径
面对多品种、小批量与内卷加剧的双重挑战,“云-边-端一体化的C2MM(CustomertoManufacturertoMachine)架构”将成为破局之道: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消费者需求(C端)直达制造装备(M端)、再到设备(M端)的端到端系统,实现定制化生产的高效响应;模块化软件架构+柔性硬件体系,5-10年内将重塑全球自动化行业生态;目前汇川已构建成熟架构原型,未来将推动制造业实现“低成本、高敏捷”的定制化革命。内卷永不会消失,但智能化能让我们‘卷’得更高效。
破解转型焦虑:EIOS操作系统重塑未来
企业有大有小,所处行业形态各异,有的行业单品种大批量,有的行业多品种小批量。这使得现在企业家有三大焦虑:AI焦虑、数字化焦虑、内卷焦虑。我们正在研发的EIOS系统(企业智能数字化操作系统)可以真正为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解决焦虑。它要满足四个要求:用得起、用得好、易部署、易升级;并且支持模块化设计,支持企业按需DIY,适配不同行业与管理模式,助力信息化“小白”企业跨越式进入数字化时代,预计该系统5年内落地。目前我们已在西安、南京投入数百人团队攻坚,目标就是让每个企业都能低门槛享受数字化红利。
国际化2.0:中国智造的全球使命
面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变局:美国以软件生态与高端创新为强项,日本优势是专精特新领域的极致深耕,中国则是敏捷响应、高性价比与规模化制造能力。未来中国自动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2.0路径,一是从商品输出到技术输出,以产能、技术、标准构建全球影响力。二是LocalforLocal,深度融入区域市场,赋能当地产业升级,将中国智慧转化为全球社区的繁荣动力。“历史的浪潮不可逆,唯有主动拥抱全球化,才能让中国智造真正立于世界潮头。”

最后,我以“苦中求进”定义自动化人的使命:“我们既要破解技术困局,又要直面转型焦虑,更需扛起全球化重任。但正是这种‘苦’,推动着中国工业不断突破边界。”
汇川技术将持续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以“两提四节双安全”为价值灯塔,以数据驱动与架构创新为双轮,助力中国制造走向“智造”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