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累计投资超4000亿元,中部制造业产值达全国1/4……区域发展成绩单出炉

发布日期:2022-09-28 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网络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江、黄河横贯东西,秦岭、淮河分异南北,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少有,统筹区域发展是“国之大者”。9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区域协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得出的四点重要启示是: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这为区域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要注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各地区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国内外大势,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明显。

  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成为一大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说,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新区建设项目滚动实施。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雄安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10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据介绍,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雄安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曹元猛说,下一步,雄安新区将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持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初心,有序推进率先启动的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启动区推进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区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把启动区建设成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

  此外,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起航。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黄微波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两年多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三亚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获批,深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装备聚集,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启动建设。

  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安排,但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制造业倚能倚重、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人才人口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东北振兴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当前,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企稳,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实施成效不断显现,大国重器产业根基进一步夯实。

  肖渭明介绍,东北地区持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等升级提质,打造国产首艘航母、30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石化、冶金、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补链延链强链,石化行业从炼油向乙烯、PX、PTA等下游延伸,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新字号”,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东北三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1.4万家,较2020年增长9.5%。

  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18个省份,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82%、53%,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区域内部发展出现分化,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黄微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二是基础设施显著改观。

  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工业报记者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经济蓬勃发展,电力跨省区外送占比达到全国70%以上,西气东输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7000亿立方米,惠及5亿人口;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制造业产值达到全国四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黄河流域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在煤炭稳价保供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倚能倚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绿色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曹元猛介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流域风电、光伏装机量分别达到1.4亿千瓦、1.2亿千瓦,占全国的46.7%、43.3%,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山东胜利油田建成。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数字经济时代下,工控机行业呈现四大发展新态势

下一篇:“断气”压力下一些欧洲制造业企业向美国转移,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