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IC)产量3594亿片,比上年增长33.3%;2022年1-7月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IC)产量1938亿片,同比下滑8.0%。从需求端看,芯片短缺从2021年初一直延续到2022年8月,目前虽有所缓解,但呈现的是结构性缓解,部分高端芯片的短缺依然延续。
由此,有机构对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表露出了悲观态度,甚至有分析师对半导体公司的利润预期都做了大幅下调。
在全球金融危机、缺芯风波等重大事件的频频波及下,半导体增速已显疲态,这也直接引起了股民和机构的驻足观望,曾经的“网红盘”开始被拉下神坛。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 20%
在这样的市场情形下,半导体市场是否还有二度崛起的机会?是否依旧值得追捧?要想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那就必须得先摸清半导体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
半导体设备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壁垒行业,这也是国内较为薄弱的领域。当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主导,美国、日本、荷兰等企业处于市场绝对主导地位。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头部五家企业有:应用材料(AMAT)、阿斯麦尔(ASML)、泛林半导体(LAM)、 东京电子(TEL)和科磊半导体(KLA)。
2020年半导体设备行业CR5占比达到65%以上,全球半导体设备竞争格局呈现高度集中状态。其中ASML专注于光刻设备,在高端光刻机领域形成垄断。应用材料(AMAT)、泛林半导体(LAM)、东京电子(TEL)三家企业产品线较为丰富;科磊半导体(KLA)是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各类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
半导体增速将放缓至8.8%
WS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售出1.15万亿颗芯片,销售额达到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 26%,这也是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2021年半导体市场销售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后的需求反弹,尽管2022年这种反弹仍将持续,但预计不会出现2021 年的高增长。
WSTS预测,2022年全球芯片产能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2022年芯片销售增幅将放缓至8.8%。
从需求端看,随着近年来5G、智能汽车、AI、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进,半导体行业呈现指数级增长。20年前,中国只有不到100家芯片企业,而目前已经发展到近1700 家。2021年的芯片短缺让全世界都认识到芯片是整个数字世界的引擎,未来,叠加全球经 济环境变化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
从供给端看,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自给率仍相对较低,海外龙头企业仍占据垄断地位。半导体产业链中,EDA领域我国的市占率不足1%;核心IP、晶圆、设备、IDM 等环节我们的市占率大概在9%左右;中国相对较有优势的封测环节市占率也只有 21%,并且还是聚焦在较为低端的领域。其中,供需之间的差距以及产业向更高端方向发展的诉求,将会是国内半导体行业长期发展的空间和成长潜力。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 18.2%。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占比43.21%,同比增长19.6%;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额为3176.3亿元,占比30.37%,同比增长24.1%;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销售额 2763亿元,占比26.42%,同比增长10.1%。预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将达11386亿元。
虽然整体上,半导体增速将呈现出放缓趋势,但随着下游应用行业需求的持续释放,中国市场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从2015年的986亿美元到2021年的1925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产业年均复合增速为11.8%,这也直接说明了半导体产业在国内的高速发展。
增速放缓下的机器人“变数”
那么作为机器人厂商极度倚重的细分领域之一,半导体行业的增速放缓会不会对机器人需求也产生影响?未来半导体行业对机器人需求前景又将呈现出何种趋势?
洁净机器人
AGV/AMR&复合机器人
电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