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替代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22-07-01 来源:维科网作者:网络
 

2022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区售出超过1.15万台机器人,总价值约为6.46亿美元,同比增长43%,创单季新高,这也是北美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多的一个季度。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海外下游行业对自动化设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大幅度提高,且疫情后政府出台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让“机器换人”的性价比不断提升,使得海外机器人需求旺盛。以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创新高。



根据美国自动化协会数据,从不同行业的机器人订单数量来看: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销量同比增长15%,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订单同比增长22%;

金属行业同比增长40%,塑料和橡胶行业同比增长29%;

半导体、电子和光电子行业同比增长23%;

食品和消费品行业同比增长21%;

生命科学、制药和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长14%;

所有其他行业的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了56%。

 

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日本机器人订单额/生产额/总出货额分别为124.06/107.07/108.86亿元,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1%/2%/2%,反映出疫情后日本制造业对于机器人需求旺盛。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

对照国内:从2020年开始,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加速向大陆转移,一方面是后疫情下制造业的整体复苏,机器人自动化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高景气下游的扩产拉动让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长的主要市场。

 

以锂电制造机器人为例,目前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锂电池生产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锂电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1.97万台,同比增长98.18%。其中,六轴机器人9255台,同比增长102.61%;SCARA机器人10490台,同比增长94.44%。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两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形势大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如何呢?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度如何?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和其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按照机械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下游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于不同行业场景)。


由于国内厂商在渠道、价格、服务等方面占优,目前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端国产化率较高。但是中上游则面临明显的“卡脖”现状。本体制造环节国产化效率很低,聚焦工业机器人领域,行业长期被ABB、库卡、安川把持,国内很少厂商可以相较;上游环节是整个工业机器人的基石,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以此三种为最核心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也仅为36.53%、24.50%、31.20%。如果能实现上游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既能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也能显著降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本,并缩短拿货周期,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中,对产业发展提出的规划是:“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只在中低端领域有突破,高端领域仍有大量技术难题待解,当前最重要的是缩短与国外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要实现国产替代,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除了具体的技术问题,亦需强化统筹多方资源,加大高校和科研所对人才的培养,以及下游行业的支持。在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时代,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助力工业机器人有全新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的优质发展可以期待。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