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榨菜,吃饭就是香!”
当你撕开一包鲜脆美味的榨菜时,可能从没想过,这均价不过两三元的小小下饭菜,竟足足撑起了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300亿的市值。
自然馈赠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榨菜的诞生,可以说是自然馈赠和人类智慧的美味结晶。
涪陵地处北纬29度至30度之间的长江沿岸,侏罗纪时期岩石风化而来的紫色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榨菜原料---青菜头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庆涪陵商人邱寿安雇佣四川资中县人邓炳成在老家涪陵做腌菜工,聪明的邓炳成把肥嫩的青菜头经压榨、风干、脱水腌制成了一种咸菜,大家尝后都赞不绝口,这种新式酱腌菜随即名声大振。
因在制作过程中,“用木榨挤压”这一道工序尤为重要,“榨菜”也由此得名。
和其它食品细分行业相比,酱腌菜行业本身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该领域的数字化更是一片无人探索的“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涪陵榨菜集团毅然决定率先拥抱数字化,既是出自标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带着点儿敢为人先的魄力。
如今,如果你有机会能去涪陵榨菜集团位于白鹤梁的1.6万吨/每年脆口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上看看,一定会颠覆你对酱腌菜传统制作过程的固有印象。
一颗颗圆滚滚的青菜头原料从流水线的入口进去,一路经过清洗、切分、脱盐、脱水、拌料、称重、包装等各个“站点”,再从出口出来时,已经摇身变成了包装精美的榨菜成品。
这种蜕变离不开以施耐德电气为代表的专业合作伙伴的帮助。在涪陵榨菜集团涪陵基地生产车间工业智能化设计和实施项目中,施耐德电气为其1.6万吨/每年脆口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提供了包含MES制造执行系统(基于EcoStruxure™工厂顾问)在内的EcoStruxure™工厂解决方案和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AVEVA系统平台,助力其打造了中国酱腌菜行业首个数字化车间。
自然馈赠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个小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听上去并不“新潮”的榨菜制作行业。为了进一步降本提效,契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榨菜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成为一种必然。
传统的榨菜生产需要依靠大量人工。我们以原料处理环节为例,青菜头的处理对时限要求很紧,涪陵榨菜集团往往会在每年春节过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把一年的原料全部处理完。这一个月对人力的要求很高,那之后的时间段这么多人工该如何安置?这对涪陵榨菜集团而言一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针对行业的特殊性,施耐德电气专业的技术咨询团队为涪陵榨菜集团量身定制开发了窖池管理模块及首个酱腌菜行业MES系统。项目实施后,涪陵榨菜集团年产1.6万吨的脆口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了数据全局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最大程度优化了各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涪陵榨菜集团能对原料从入池到投产进行全程的追溯,同时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为车间减少了30%的人工成本,降低了10%的原料损耗。
除此之外,施耐德电气还为涪陵榨菜集团定制化开发了移动APP应用,将原始纸张单据电子化,为车间节约大量的纸张,也建立了生产过程的可追溯能力,提高工厂制造过程规范和管理决策水平。
品质如一的脆嫩美味
涪陵榨菜集团旗下的“乌江”品牌知名度很高,产品覆盖全国,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味道始终如一的榨菜产品,保证不同批次的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统一尤为关键。
食品安全无小事,试想,若是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因为故障而意外停机,那就有可能导致一些杂质混入榨菜产品之中,为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过去,涪陵榨菜集团对生产设备采用的是“事后维护”的模式。如今,基于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VEVA系统平台,涪陵榨菜集团可以对设备关键零件和关键位置的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以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生产环境和不同生产节拍下的工作状态及使用寿命,并由此形成一套设备的“健康模型”。
基于此,一旦发现新采集的数据出现了异常,偏离了“健康模型”,那系统就会及时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对应的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以提前采取维护保养措施,避免计划外的停机,做到“防患于未然”。
得益于此,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稳定性提高了16%。有了这层保障,无论消费者是身处旅途中的高铁,还是在公司享用日常午餐,撕开任意一包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产品,都能享受到品质如一的脆嫩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