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评论:芯片荒有望大缓解

发布日期:2021-06-29 作者:网络
 
最近,有关芯片荒的讨论在媒体上还是那么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全球性的芯片荒相对来得比较晚一些,全球汽车产业受到冲击,停产的消息隔三差五地冒出来。这类消息与芯片荒讨论热形成了火借风势、风助火势的循环现象。


2018年4月,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禁止向中兴公司供应芯片,中国的芯片荒来得早得多。至去年5月,华为的高端芯片委托加工渠道被美国封堵,国人的“缺芯之痛”感受更深。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芯片需求量自然很大。有机构发布报告称,2019年,我国芯片进口总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金额,是对外依存度最高的货物。当前,国产芯片只能满足国内市场15%的需求,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连5%都不到。很明显,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的汽车芯片荒着实更为严重。

 

不过,美国的“断链”行为和疫情阻断全球供应链这两股力量,给中国芯片产业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强大的促进力。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上半年,就有21个省份落地芯片制造项目140多个,披露出来的总投资额超过3070亿元。

 

然而,到底中国的芯片产业何时才能搞上去,笔者揣想,即便是芯片行业里的大专家们恐怕心里也没有底。好在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去年以来在举国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制度优势,国人的道路自信感和制度自信感显著增强。

 

从相关报道看,今年我国芯片产业突围战役取得了漂亮的战绩,芯片荒有望很快得以缓解,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得到体现。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0%国产的28纳米芯片有望于今年实现量产,国产14纳米的芯片明年年底可以实现量产。温晓君说:“尽管面临着技术方面的难题,但已看到希望。”制造14纳米芯片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正被一一破解,几乎需要引进全套技术的局面得到扭转。刻蚀机、薄膜沉积等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已经应用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后道封装集成技术成果全面实现量产;抛光剂和溅射靶材等上百种关键材料开始批量销售;光刻机、清洗设备和抛光仪器等重点设备目前正在研制。

 

据悉,上海微电子已经完成28纳米精度DUV光刻机的研发工作,今年年底将应用到批量生产线上,这意味着中国有望实现DUV技术的自主可控。要知道,28纳米精度的DUV光刻机最高能实现7纳米DUV芯片的量产。上海的DUV光刻机虽然还无法媲美荷兰阿斯麦EUV光刻机的性能,但其产品已能满足麒麟980对制造工艺的要求。


那么,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分享到这些成果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28纳米和50纳米的车规级芯片在汽车所用芯片中占比高达80%左右。28纳米芯片100%实现国产化了,50纳米的自然不在话下。当然,随着汽车产品对算力的要求不断提升,14纳米、7纳米和更高工艺水平的芯片在汽车上的用量将会快速增加。

 

14纳米芯片目前属于中高端芯片,在所有芯片产品中占据65%的市场份额。它能基本满足国产台式电脑CPU(中央处理器)和部分笔记本电脑的制造需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部分手机需要的是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的芯片。

 

短短3年时间,中国的芯片产业进步巨大。所以,有人欣喜地欢呼:“美国的芯片专利墙已经开始崩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生产了299亿颗芯片,同比增长37.6%;1~5月,共生产1399亿颗,同比增长48%。这两个数字表明,国内芯片需求还在超高速增长,芯片产业的制造水平正在快速跃升,产业链正在快速培育和健全当中。

 

在全球芯片市场上,汽车芯片的销售总额约为410亿美元,市场份额约为10%左右,预计明年会增长到12%,是增速最高的芯片类别。在中国,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规级芯片的市场增速想必会高得多。

 

中国需要完整的、具备一流水准的芯片产业链,既要补链也要强链。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和设计工具都需要国产化,都要提高自给率,自然离不开汽车这个大客户的鼎力支持和密切协作。

 

汽车产业越来越离不开芯片,芯片在整车上的用量和成本占比越来越大,技术重要性越来越高。值此国内芯片产业取得巨大技术进步之际,整车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尽快与骨干芯片企业携起手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做好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工作,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免得再遭芯片荒、再受二茬罪、再吃二遍苦。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