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区位优势显著 机器人“江苏军团”崭头角

发布日期:2021-05-26 来源:中国工业网 作者:网络
   作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聚集区,江苏省一马当先,不仅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领先全国,机器人的应用也身先士卒,经过近年的发展已开始崭露头角。

  早在几年前,江苏就为机器人产业制定了行动计划。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底,基本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同时据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对外发布的《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业链地图》显示,目前,江苏已形成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更好地了解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由中国电子学会发起的“机器人万里行”活动日前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和常州市。

  产业集群显优势

  江苏作为制造大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与日俱增。近年来,江苏机器人产业从核心零部件产能提升、高精尖国家重点项目,到机器人产业整合驱动发展,再到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在机器人产业及政策扶持方面,都有多个领域的突破。

  “当前,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近百家,2020年产业规模近1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突破一万台套,同比增长20%。”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副处长于苏娟介绍,近年来,南京先后制定出台《南京市智能制造名城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壮大数字经济等新产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机器人应用和智能化升级,近两年南京实施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普惠奖补项目,于苏娟表示,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千余家企业,补助规模超10亿元,带动工业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近百亿元,有力促进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应用。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江苏常州武进区,近年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打造机器人产业“主动脉”。据常州武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以办主任李磊介绍,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目前聚集了研发生产及配套集成企业60余家,集聚了江苏省近70%的机器人产能,产业链规模突破60亿元。同时,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常州武进区今年年初出台了《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提出“打造全国工业机器人‘智谷’和长三角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3年使机器人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国内同级领先。

  助力智能化升级改造

  长三角地区向来都是经济发展活跃区域之一,尤其是江苏,集传统制造业奠定的先天优势,凝聚人才政策的高度支持,每一步的迈进都显得铿锵有力。从“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苏南,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苏北,以及正在崛起的苏中,处处可见机器人活跃的身影,“机器红利”在逐步替代“人口红利”。

  作为钢铁行业老厂之一的南钢控股子公司——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产品及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力致以信息化技术引领传统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敬民介绍,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南钢的生产力,公司铁、钢、材产量连年大幅提升。据悉,在南钢“十四五”规划中,将力争在人员缩减3/4的基础上,实现产能扩大2.5倍的目标。但复杂的场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孙敬忠坦言,“钢厂的生产环境是复杂的,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非常高,可以说,传统产业‘增机’的需求是巨大的,但市场都只能停下来等待产品,等待机器人研发的日新月异,满足更多样的需求。”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2020年,公司完成了对全球机器人焊接领域领军企业德国Cloos公司的并购重组,为公司业绩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该公司主任桑志民表示,对于德国克鲁斯机器人的并购重组,其协同效应也逐渐显现,一方面,埃斯顿通过嫁接德国克鲁斯机器人百年焊接技术,实现双方产品融合,埃斯顿焊接机器人在速度、精度、性能等指标上均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在焊接机器人领域实施的“双品牌”战略亦助力埃斯顿对焊接市场展开“全面包围”,公司在焊接领域取得订单的快速增长。

  立志成为电子焊接技术智能化发展引领者的快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种类最齐全的精密焊接工艺,并且针对5G/汽车电子等行业小批量多品种需求,开发了柔性电子装联成套方案。该公司副总经理窦小明表示,目前,企业实现了对嵌入式多轴运动控制系统、锡焊工艺集成系统&软件总控系统、视觉定位与检测系统和核心模块标准化等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对其智能生产线进行了升级。

  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在部分制造业从业者看来威胁到了他们的工作稳定,但纵观整个行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已经出现短缺,且缺口正在不断扩大。据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

  尽管报考AI、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在少数,但是短时间内,要实现机器人行业人才对口相对困难。每一个新兴学科的建设都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进行磨合才能培养出较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按照机器人人才需求1:3.6的比例,假设现在需要生产10万台机器人,则至少需要36万个对口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因此,短时间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难度凸显。

  作为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固立创新中心”)“加码”新工科教育,与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合作,吸纳100名大学生就读,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机器人工程人才。

  据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海平介绍,十四五”期间,固立创新中心将紧扣目标任务,为常州地区培养1000名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人才,孵化初创团队80个,孵化、引进企业60家。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信部: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创建工作

下一篇:Gartner 2021年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公布 施耐德电气再度跻身四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