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工业4.0进程拐点已现,资金不足跃居最大挑战

发布日期:2021-01-26 作者:网络
 
工业4.0技术是很多公司成功应对疫情的关键,麦肯锡公司工业4.0全球年度调研显示,企业已重燃对工业4.0的热情,结束了持续长达两年的平淡期。

2020年,工业数字化遭遇了空前大考。面对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卫生和经济危机,各行各业都被迫采取非常手段,保护人员安全,维持业务运转。有的企业因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而疲于奔命,有的则面对陡增的需求一筹莫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工业4.0”)技术能否为企业雪中送炭?麦肯锡近期一项调研显示三种结果:一,对疫情前已经实现数字技术规模化的企业而言,工业4.0令其如虎添翼;二,对仍在努力实现规模化的企业而言,工业4.0进程仍任重道远;三,对尚未踏上工业4.0之旅的企业而言,疫情为其敲响了警钟。
自2017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年度调研的形式来追踪全球制造企业工业4.0的发展进程,最新一期调研结果的出炉时间约为疫情暴发后的第6个月,全球400多家企业参与了此项研究,其中约100家企业来自中国(见图1)。调研显示,有94%的全球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工业4.0技术让公司受益匪浅;还有56%的受访者认为,这些技术是他们应对疫情的关键。

 一 
疫情面前从容不迫
在疫情发生前已实施推广了工业4.0的企业,在危机期间的表现更加从容(见图2)。以中国某包装消费品公司为例,由于提前在供应链上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该公司得以在疫情期间模拟各种预案,积极应对工厂突然关闭或原材料供应中断等突发状况;为了扩大产能,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一家北美个人防疫物资制造商安装了一条新产线,疫情期间,他们借助增强现实技术,以远程辅助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新产线的投产。

类似的成功案例令企业重燃对工业4.0的热情,结束了持续长达两年的平淡期。与一年前相比,约有65%的全球受访者表示对数字化技术的前景更为乐观。
 二 
现实考验
工业4.0技术的应用在危机期间确实功不可没,但疫情也迫使企业重新评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我们的研究发现,受访者对其组织成熟度的评估较去年出现了显著改变。那些自称已成功实现部分或多个工业4.0用例规模化的受访者人数下降了40%以上,比2017年的数字还要低(见图3)。

这种反差可能源于两大因素,其一是“成功规模化”标准的提高。企业在评估工业4.0技术时,不再只看它们在常规状态下的增值能力,而是希望它们能在新冠疫情等危急时刻体现出价值。其二,疫情期间,企业的工业4.0平台都经过了真枪实弹的检验,事实证明,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全面规模化,依旧任重道远。此外,很多公司都意识到,薄弱的底层信息技术/运营技术(IT/OT)基础架构带来的局限性已然不容忽视。为了追求速度,许多组织在工业4.0部署初期都延续了老旧的IT和OT系统,但这种做法现在难以为继。
 三 
一记警钟
本次疫情为那些未能提前部署工业4.0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最新调查显示,一方面,这些企业因疫情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经验缺失、底层IT/OT技术架构陈旧落后,以及因新冠疫情而导致的资金吃紧等问题令其雪上加霜,追赶乏力(见图4)。在回答了“未能在疫情前部署工业4.0技术”的全球受访者中,有56%都表明,由于缺乏数字技术的支持,他们所在的企业未能很好地应对疫情。

 四 
前路坎坷
多数企业都选择直面疫情,继续推进公司转型,其中工业4.0仍被多数企业置于议程之首。但不少受访者表明,转型的难度正在加大。部分公司在疫情暴发后选择暂停手中的工业4.0项目,有的是因为疫情管控和远程办公导致的渠道不畅,有的是因为现金吃紧,还有的则是因为团队重心发生偏移。当然,在中国的受访者中,有1/3以上都表明其运营已经完全不受疫情影响,但总体来看,接近1/3的全球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企业预计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见图5)。

总的来说,企业在推进工业4.0时所面临的挑战,与2019年相比已经有所不同。2019年,资金不足还是第三大挑战,到2020年它已跃居第一。而人才、技能和知识的匮乏则从第一位降至第三位(见图6)。

 五 
重心转移
疫情迫使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其运营战略方向,调整业务问题的优先级,并对所要利用的工业4.0技术进行挑选。我们的研究表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正在后疫情时代涌现,他们对工业4.0的推广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见图7)。

加速型:约有20%的全球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正在加大努力推广数字化,希望在多个领域加速推出用例。在中国受访企业中,加速型比例则接近30%。
专注型:作为数量最大的群体,约有60%的全球受访者表示,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方法,为实现特定的行业目标,有选择地部署数字化技术。
暂停型:剩余20%左右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新冠疫情使他们的工业4.0项目完全陷入停滞,并且在未来6个月内都不会重启。而在中国受访企业中,暂停型企业约占10%,明显低于全球水平。
考虑到疫情的独特性质,企业将运营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视为首要战略事项,而不仅仅只关注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见图8)。出于同样的原因,有利于远程办公和协作的技术也纷纷成为优先级最高的工业4.0用例,选择推进此类项目的人数占到了全球受访者的一半以上(见图9)。而位居优先级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则是能够提升供应链端到端协作以及互联可视化的技术。这一现象表明,企业迫切希望对动荡不安的供应网络加强管控。


研究表明,工业4.0关注重点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企业层面,还发生在行业层面。我们之前的调查显示,数字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往往会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在今年,敏捷性、灵活性和制造效率已然成为所有行业和地区受访者的关注重点。同时,调研结果也显示,汽车行业在工业4.0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上进展最快,而能源、材料,以及包装消费品企业则进展较慢,这一点和之前的调研结果别无二致。
这些研究结果强化了一个观点,即企业可以拓宽视野,从其他行业寻找数字化方面的最佳实践。以某包装消费品公司为例,考虑到包装消费品与汽车行业之间存在业务目标的高度重叠,如果该公司想要在制造端提升灵活性,便可从汽车供应商的实践中汲取灵感。
 六 
工业4.0的下一个新常态
新冠疫情改变了业界的数字化游戏规则:虽说工业4.0的价值因疫情得到了凸显,但其不足之处的暴露也拉高了成功标准。
此外,考虑到组织正在向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转型,很多数字化项目的发展背景也出现了改变。持续数月的额外开支和销售额的锐减使很多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状况,难以加大技术投资。此外,疫情也让企业面临更大的人才压力。疫情暴发前,已有43%的高管指出组织内部存在技能缺口;而如今,他们还要应付劳动力流动受限和工作场所限流等问题。
疫情也在迫使企业的战略转变,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千差万别。比如,航空业可能会面临长期的需求低迷;能源和材料企业正忙于应付因需求和价格双降而攀升的成本压力;包装消费品和医疗等行业则在努力满足旺盛且多变的需求——有些品类的销售额冲破纪录,有些品类则远低于历史均值。对那些供应链网络庞大的行业而言,各种干扰因素的此起彼伏正迫使企业优先考虑韧性和灵活性,一如成本和效率曾无比重要一样。
 七 
未来方向
这样看来,以更精准的方式推进工业4.0转型似乎是多数企业最现实的选择。对多数企业而言,绘制一份工业4.0战略路线图,针对一两个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挑选若干个数字化用例,并以敏捷的流程来细化、推出和积极扩展这些技术才是最佳选择。
所有组织都希望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疫情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数字化解决方案唯有在突破组织局限,囊括端到端价值链时,才能充分发挥其影响。虽然许多地区仍在实施强制管控和旅行限制,但企业仍可通过远程操作,最大限度地取得进步。
至于那些支撑工业4.0用例的技术基础架构,企业必须在速度与可扩展性之间认真权衡。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早期落实阶段,应急方案和权变措施也许可以加速这一进程,但项目的后期扩张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并需要昂贵的改造。当然,企业若在项目伊始就使用了正确的技术,便有望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例如,使用云计算解决方案或是标准化物联网平台可以加快新型解决方案的初期部署,并为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持。

要想克服人才和组织方面的挑战绝非易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和流程,企业将难以实现自身的工业4.0战略。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环境可能会略微降低企业招募人才的难度,帮助他们成功找到未来几年所需的人才,如数据科学家和物联网工程师等。但对那些长期需要人才的企业而言,加强内部能力建设或为明智之举,尤其是那些需要同时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数字化技能的岗位(如转译员和产品经理)。与此同时,企业若想快速开发和部署新型解决方案,便要加速采用敏捷工作模式,组建小型跨职能团队,部署快速迭代流程。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企业在转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放慢,甚至暂缓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因为一时迟疑或将错失良机。那些赶在疫情前落实工业4.0的领先企业早已受益匪浅,输赢之间的鸿沟很可能不断加深。我们认为,多数企业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关注自身的数字化举措,瞄准最具战略意义的机会,以加速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应用。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倒计时50天 | 2021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新起点新征程

下一篇:重磅发布!2020-2021中国制造业10大热点新鲜出炉!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