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过早“去工业化”不可取

发布日期:2020-11-23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网络
   近日,有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将是我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这一观点,再度将“去工业化”的话题点燃。此前就有观点认为,“去工业化”是优化提升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去工业化”是大势所趋。
 
  这种观点,从逻辑上看似乎说得通,但其实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期。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门类广、规模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已占据高端位置,“大而不强”依然是中国工业的现实写照。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多门类仍然徘徊在中低端发展水平,补上高端制造业短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此背景下,过快或过早地“去工业化”,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当然,从经济学理论看,随着一国人均收入的提升,制造业占比通常会出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这都以制造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充分发挥为前提。如果这些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贸然“去工业化”,大幅降低制造业比重,经济发展很有可能就会陷入“空心化”,这方面的教训并不鲜见。
 
  当前,之所以强调不能过早过快“去工业化”,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地方过于强调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并将其视为经济转型升级的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地方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第三产业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如果服务业效率并没有实现同步提升,实体经济比重出现快速下降,从长远看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也给部分地区盲目“去工业化”敲响了警钟。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以及“十四五”期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数字经济赋智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15年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发展关键期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