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将给半导体产业带来大量新增需求 未来把握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期”,
疫后中国经济恢复,中央和地方已将扩大内需作为施策重点,其中,新基建被寄予厚望。从今年4月起,部分省区市发布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仅在上周,上海、广州就出台了千亿级别的新基建投资计划。
新基建正与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作为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新基建将给半导体产业带来大量新增需求。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市场的角度看,新基建将给我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未来应该把握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期”。
1、加速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新基建带来发展机遇广阔
2020年以来,新基建无疑是“香饽饽”,带来的发展机遇广阔。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基建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提供支撑。
云计算为信息时代提供算力,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底座。云计算将全面重塑IT生态,向下定义底层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产业,决定未来数据中心的形态;向上重塑软件服务生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底座和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已成全球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市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撬动了集成电路产品需求不断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额为4071.3亿美元。其中,累计进口金额达到3055.5亿美元,累计出口金额达到1015.7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2039.71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212亿块,同比增加20%。累计方面,2020年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508.2亿块,去年同期产量为345.20亿块,同比增长16%。
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台的缺口。借势新基建,该行业有望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集成电路产业链研究室副主任史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基建将为我国半导体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建设对不同类型芯片的需求合计超过1万亿元。
新基建带动国产芯片技术升级。应用终端的升级和产品迭代将对芯片数据处理能力、传输带宽、存储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国产芯片迎合新需求升级换代。构建应用驱动的产业发展良性生态。 疫情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史强指出,疫情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
一是疫情抑制消费需求影响将传导到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短期移动智能终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需求下滑将导致芯片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订单情况,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影响会越大。
二是疫情全球蔓延考验半导体制造和封测供应链。集成电路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产业链中各国互相制衡且互相依存,即使美国也无法避免进口欧洲的光刻机和日本的基础材料。全球疫情继续蔓延导致设备、材料的减产和物流延迟,对集成电路制造和封测企业的生产造成潜在影响。
三是疫情将延缓IC制造业投资和技术研发进程。疫情导致设备供应商的商务谈判和技术交流活动受阻,影响生产线的设备安装和维护,拖慢生产进度和投资进程。对于先进工艺研发,缺乏设备材料厂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加之研发人员延迟复工都将拖累研发进度。
有观点认为,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重构将会在很多领域发生,半导体芯片制造是可能重构的产业。史强指出,美国吸引先进制造工厂在美建厂是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的一部分,这将影响全球制造业产能布局,同时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对关键技术的掌控能力。
面对如此情况,我国一方面要贯彻开放合作的精神,给予外商优质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
2、中国把握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应该把握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期”,加速产业链布局。史强建议:
一要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进程。支持重大项目加快研发进度,推动先进工艺和存储器良率和产能提升,协同拉动上游IP、设备、材料等中小企业发展。
二要保障设备、材料供应链。加强与海外供应商沟通,保障产品供应渠道和售后支持。争取引进外资设备、材料、零部件企业来华建厂。
三要支持国内设备、材料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要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和交流。恢复受疫情影响的海外人才交流,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国际顶尖的技术专家、高层次的人才团队来华工作交流,鼓励海外团队来华创业。
孙洁表示,要夯实云计算数字基建底座,推动提升公共云发展国家战略,降低运营商服务云服务商的宽带资费,逐步放开通信运营商建设运营牌照,推动政府和企业云进程,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