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充电桩应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深圳麦格米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晓达先生作工业报告
2018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技术大会于5月11日-5月13日在深圳召开,深圳麦格米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大会主赞助商及承办方,持续聚焦充电与驱动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技术。
13日上午在技术大会分会场工业报告中,麦格米特公司张晓达先生以《未来电动汽车需要怎样的充电桩》为主题,通过国家政策和宏观大数据分析了当下充电桩应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在报告中,张晓达先生引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一目了然地向现场听众分析了充电桩行业现状。截至2018年4月,国内运营商充电桩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特来电、国网公司、星星充电,数量分别为108942个、56549个、39229个,值得注意的是特来电以庞大的充电桩数量独占鳌头。
然而4月21日特来电母公司青岛特锐德最近发布了第一季度公告,向外界提醒当前业务依然存在着较大亏损的风险。主要在于特锐德电动汽车充电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投资汽车充电系统,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盈利,由于汽车充电系统前期投入较大,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银行融资解决,融资的财务成本较高,电动汽车又处于培育期,充电系统的投入速度要远大于电动汽车发展的速度,短期内设备空置率很高,很难盈利,因此存在着较大亏损的风险。
充电桩龙头企业依然处在亏损的边缘,这不得不引起公众的一些思考。我国充电桩市场发展存在大量的问题与不小的挑战,比如油车占位、协议不通过等导致大量充电桩闲置,不注重维护、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充电桩资源浪费,充电桩面临实际的工况与环境,难以应对室外高低温、湿度,盐雾粉尘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是束缚充电桩发展的重要问题。
“尽管充电桩市场乱象丛生,路途充满荆棘,但是依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发展充电事业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麦格米特在工业报告中给出了回应,期待行业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合理分配资源布局,达到资源互联互通,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针对未来新能源车发展战略,麦格米特以“坚持被集成,做好核心部件”为战略规划。
为应对恶劣、复杂的环境,减缓部件损耗,以达到实在的防护等级,实现更科学的热设计、更合理的电气布局,麦格米特从物联网角度,运用万物互联思维规划建设充电桩,实现每一个充电桩、每一个器件互联,实时监控汽车能耗状态,负荷按需动态调节,通过远程诊断、科学预警,大幅降低现场成本。运用大数据,精准服务,达到更智能的充电桩设备。未来的充电桩建设将具备以下四个特性:
电网适应性:兼容直流输入,光储充结合。
协议适应性:适应更多车辆。
电压适应性:兼顾乘用车、物流车、中巴、轻卡、大巴;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多种电压需求。
功率适应性:不同电压状态下均可实现恒功率输出。
麦格米特推出的“爆款”直流充电桩,将OBC(车载充电机)、DC/DC(低压设备)、电机控制器等系统集成PEU,形成智能电驱系统,北汽新能源的智能电驱系统绝大部分来源于麦格米特。
国家规划到2030年将达到1亿辆电动汽车,每年汽车充电费用可达1.5万亿,充电桩生态将成为未来发展规模潜力巨大的产业。
新能源汽车发展催生充电桩发展的春天。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1万辆,同比增长3.4万倍;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万辆,同比增长53.1%;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53.3%。根据中投顾问预测,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09万辆,未来五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4.34%,2022年将达到355万辆。
与之一脉相承的则是充电桩数量的稳步提高。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4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2058个,2018年4月较2018年3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8984个。从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8405个,2018年4月同比增长62.5%。
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规模和布局,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最近2018年3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18年将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6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50万个。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路程,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未改变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的信心与决心。
电动汽车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必然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有效覆盖。
充电网是电动汽车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新网络,在充电的物理网上实现能源的双向流动,在互联网上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形成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支撑和能源数据服务。
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桩必将融合物联网思维,构建充电网更好地服务充电桩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