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新能源 > 信息详情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四大问题凸显

发布日期:2018-02-01 作者:网络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不动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大;二是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三是企业实力在明显增强;四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但是,产业发展也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主要汽车国家及企业纷纷加快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全球市场规模在加速扩张;二是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加强战略合作,加速电动化转型。

从我国产业发展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步凸显。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一方面,我国目前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不到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完善。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支持政策的衔接还不够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大大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从整车来看,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标准的缺失,流通体系的不健全,车辆保值率低,影响新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积分办法已经发布,但是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整车企业当中,有42家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要求,其中也有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工智能加紧战略布局,技术应用成果突出

下一篇:2018年红外和汽车LED设备市场将迎来爆发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