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新能源 > 信息详情

从溢价到平价:构网型储能中标已进入“4毛时代”!

发布日期:2025-07-03 来源:储能网作者:网络
 
日,新疆立新能源2025年第二批储能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公示,三个标段的中标候选人报价全部进入“4毛区间”:双登集团0.4129元/Wh、中车株洲所0.4128元/Wh、易事特0.4198元/Wh,均价仅0.417元/Wh。

 

而在今年2月新疆立新能源第一批同类项目招标中,平均报价还在0.4706元/Wh水平,短短四个月价格降幅超过11%,这标志着曾享有技术溢价的构网型储能已经正式步入平价时代。
 

价格自由落体:从溢价到平价
 

曾经风光无限的构网型储能,如今正经历着价格“滑铁卢”。2025年初,构网型储能系统报价区间还保持在0.519~0.558元/Wh,比普通跟网型系统高出12%-18%。技术溢价源自其核心设备——构网型PCS的成本通常比普通储能高30%-50%。

 

到今年3月,新疆华电6GWh储能系统采购开标中,构网型储能最低价已跌至0.41元/Wh2。这一价格不仅击穿行业成本底线,更比1月份报价直降0.1元以上。

之前曾有业内专家预测其溢价将维持3-5年,逐步收窄至20%以内。现实却是短短三个月内,溢价空间被市场力量彻底碾平。

至此次6月新疆立新2GWh招标结果,用0.41-0.42元/Wh的均价为构网型储能贴上了“平价技术”的标签,构网型技术溢价消失速度远超预期。

 

低价背后的多重推手

 

2025年起,国家不再强制要求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转向市场化交易机制,业主对储能经济性的要求变得空前严苛。业内人士认为,取消强配后,储能市场进入政策真空期,开发商采购意愿下降,倒逼设备商降价求生,因此成为价格崩塌的导火索。

同时,产能过剩与市场竞争压力形成双重挤压。此次新疆立新6月招标吸引数十家企业角逐,三个标段最终由五家企业分食。开标记录显示,此前2月招标共有26家企业参与报价,标段一和标段二各有28家企业投标。

面对产能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众多企业宁可亏本销售也不愿暂停产线。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一些企业仍存在低价换市场的心理,企图利用订单量渡过产业寒冬,行业“低价换市场”的抢单心理加剧恶性竞争。

 

技术本质回归,创新重获关注
 

虽然0.41元/Wh的报价低于构网型储能系统理论成本线(约0.5-0.6元/Wh),甚至逼近普通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限,但构网型技术的核心价值并未消失。随着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达到14.5亿千瓦,电网稳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网型储能因其主动调频、电压支撑等能力,仍是维持电网稳定的关键环节。

 

目前,创新型企业已开始加速布局核心技术。如阳光电源已在全球部署12GW+构网型储能系统,覆盖从西藏措勤微网到美国印第安纳州黑启动项目等全场景应用。通过自研PCS、BMS、EMS协同创新,实现系统级技术突破。

 

阳光电源PCS产品总经理陈鹏认为,构网型PCS需要快速响应和高过载能力,还要在复杂电网环境下实现精准控制。这对设计和算法要求极高。目前掌握10秒内实现300%瞬时过载等尖端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技术壁垒正在重构行业竞争力。

 

同时,部分业主也开始调整招标策略。一些央企率先修改评标规则,技术分占比从50%提至55%,价格分降至40%,并设置5GWh累计出货门槛。政策端也在引导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限制低端产能扩张。

 

价格战终将触底反弹
 

储能电芯价格从2023年初的0.9-1.0元/Wh降至2024年底的0.3元/Wh后,继续下探空间有限,随着产能出清和劣质企业淘汰,行业预计在2025年底迎来价格拐点,价格战终将触底反弹。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价值兑现机制逐步成熟,储能收益中辅助服务占比将从10%提升至40%。构网型储能若实现技术溢价回归,报价或回升至0.5-0.6元/Wh。

有专家预测,2026年后储能产业将走出低价泥潭,真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引擎”。当下行业价格战的内卷阵痛,正是中国储能从“世界工厂”向“技术引领者”蜕变的必经之路。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年内落地,储能“有价可期”!

下一篇:西门子从亚马逊招募人工智能专家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