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百病缠身的服务机器人能否“逃离”实验室?

发布日期:2017-09-30 作者:网络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服务机器人浩如烟海,但是真正达到较高智能化水平,能成功应用到现实场景中的却是少之又少。而服务机器人身上的诸多病症大多出现在核心技术上。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服务机器人或许永远只能待在实验室里。
 
       相较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与人类的互动方式更多样,面对的环境因素也就更为复杂,这也正是服务机器人需要拥有比工业机器人更高智能化水平的原因。服务机器人不仅要具备自主反应能力,还要能够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作出反馈。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服务机器人浩如烟海,但是真正达到较高智能化水平,能成功应用到现实场景中的却是少之又少。有部分已投入运用的服务机器人,也因维护成本昂贵、体验不佳等原因被撤回。
 
       服务机器人作为一种多技术融合的智能产物,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要将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并使其井然有序地运行,显然不是一项普通技术就能单独完成的,这其中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不仅多样而且复杂。
 
       据了解,其中最为关键的几项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语义解析及交互技术、导航及定位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调度管理技术、电机及舵机技术、多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
 
       而服务机器人身上的诸多病症也就是出现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服务机器人或许永远只能待在实验室里。举例来说,目前已经确诊但还未根治的病症就有以下几个:
 
       语音识别技术被限制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较晚,至今尚未真正成熟。而且由于研发投入较大大、周期较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在技术研究上多下功夫。除此之外,语音识别技术也十分局限。要知道,服务机器人之所以能与人互动,语音识别系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服务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率却是横亘在前的一座大山。
 
       目前市面上的语音识别率在97%左右,而通用模块则更低。不了解智能语音应用的人或许觉得这一概率已经很高了,但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这3%的误差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是致命的。
 
       视觉系统存在技术缺陷
 
       在语音识别技术之外,视觉系统薄弱是服务机器人目前面临的另一大技术难题。在酒店、机场、银行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可以看到,服务机器人的手臂部分形同虚设,因其无法对物体进行识别,也就无法作出相应的动作。
 
       而要实现对物体的辨识这一步,则需要靠机器视觉的帮助。激光雷达虽然可以对物体进行扫描,识别特征,但是有局限性,专家称:“目前激光雷达只能达到60角度的扫描,”因此,只能靠机器视觉去识别物体。不过机器视觉的发展与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就以上两点来说,便给服务机器人的推广普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说话听不懂、动作不会做,所谓服务机器人的服务功能将会因此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服务机器人到现在还没有被公众所熟知接受的原因之一。
 
       不过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研发的进一步突破,服务机器人在市场需求和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双重因素推动下,市场与产业规模将得以迅速扩大,将有望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机器人产业前进的新功能。
 
       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尽管服务型机器人的社会需求潜力巨大,但是还处在产业化前期,服务机器人在各大技术成熟度上还有待完善,而尤其是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机器人,还面临着信息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亟须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因此,服务机器人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服务机器人“逃离”实验室只是时间问题。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19届上海国际机床展圆满闭幕

下一篇:外卖无人机面世将推变革 填补短板后或迎全面爆发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